留学生落户上海
留学生上海落户

全国免费咨询热线

18321065021

当前位置:政策资讯 > 上海居转户资讯 > 为什么博士毕业以后还要读博士后呢?

为什么博士毕业以后还要读博士后呢?

栏目:上海居转户资讯 人气:0发表时间:2023-02-03

免费提供最新落户政策及一对一落户上海方案

留学生/应届生/非婚子女 落户上海咨询

落户上海咨询二维码  

  

每到毕业季,高年级的研究生都会格外忙碌,有人延期,有人答辩,有人出国,有人工作,每个人都有心事,大家偶尔凑在一起,聊得都是何去何从的问题。我注意到有不少低年级的研究生和仍处在大学阶段的年轻朋友也很关注研究生的毕业去向问题,所以,在这篇文章里,我以过来人的身份跟大家聊聊中科院研究生的毕业情况,以供大家参考。

  

研究生的毕业去向是个非常复杂的问题,每个专业的情况都不一样,不能一概而论,所以我只能站在自己专业的角度进行评论,所谈及的也只是个人的感受和看法,文中如涉及一些统计数据,一切都应以官方公布的数据为准。

  

中国科学院是官办科研机构,包括遍布全国各地的一百多个研究所,招收和培养研究生的目的主要是为了培养科学家,或者说是从事科学研究工作的一线人员,所以科学院最主要的研究生培养学制是直博,通过5~7年的弹性学制直接向研究生授予博士学位。只攻读硕士学位的研究生在科学院各所中所占比例较小。以我所在的中科院物理所为例,每年招收的研究生共有140人左右,但其中只有大约十分之一是硕士研究生,其余全部是博士研究生。因而在这里我主要谈一谈科学院毕业博士的工作状况,目前的潮流趋势以及面临的困惑和挑战。

  

一、出国继续深造是目前最大的趋势

  

据我个人观察,科学院物理类专业每年毕业的博士研究生中,超过半数会选择继续做博士后。在学术水平相对较高的研究所(例如物理所,高能所,理论所),这个比例可能会达到70%甚至更高,其中大部分会选择直接出国做博士后,而在国内做博士后的毕业生中则有大约一半会在第一期博士后出站以后出国做第二期博士后。毕业生出国做博士后所选择的地方主要集中在美国、日本以及欧洲各国的大学和科研院所。其他专业,诸如化学、生物等,情况也差不多(生物类出国的比例也许更高)。

  

这一部分出国的毕业生,基本上可以认为是科学院培养出的水平最高,读博期间工作最出色,发表文章最优秀的毕业生。国内最优秀的学生在毕业后选择出国做博士后,可以说是目前的大趋势。

  

有人可能不理解,我们国家培养出的优秀人才,为什么在毕业后不选择留下为祖国服务,而是向其他国家流失?

  

对这个问题我认为应从实际出发理性看待,不宜上纲上线。国内最好的学生出国做博士后,既有专业上的要求,也有现实中的无奈,是多方因素共同作用导致的必然结果。

  

1.为什么研究生在拿到博士学位后还得做博士后?

  

尽管博士学位是全世界各国教育体系中共同认定的最高学术水平和资质认证,但今天的科学研究工作已与百年前完全不同。过去一个研究生拿到博士学位,便意味着他完成了独立从事科研工作所需要的学术积累,能够独自承担科研任务并产出具有创新性的科研成果,甚至还有可能意味着他的水平已经达到业内专家的程度。因而在几十年前,拥有一个博士学位,便可以保证你在大学或科研院所找到一份稳定的教职。

  

但是,在科学已经得到极大发展的今天,攻读一个博士学位对成为所在领域的专家而言远远不够,读博几年的学术积累很多时候也并不足以支撑一个年轻人独立科研。由于全世界所有国家对科研工作的极大重视,以及和平时期世界教育水平的极大提高,博士不再是凤毛麟角,高学历人才间的竞争也变得异常激烈。现在,仅拥有一个博士学位,对于在大学或科研院所找到一份教职而言远远不够,年轻人还必须做出高质量的科研工作,依照学术惯例发表高质量的论文,从而证明他具有比其他博士更高的学术水平,才能在竞争中取得胜利。

  

所以此时,“博士后”作为拿到博士学位后的特殊阶段,由于其可以作为学术积累的后续阶段,更因为它可以为博士做出高质量科研工作提供一个缓冲时间,已经成为现代以学术为职业的年轻人在拿到博士学位后的不二选择。

  

通俗地讲,一个人在读博士期间主要的任务是学术积累,所以他不一定在那几年间就做出高质量的研究,发表优秀的论文,因而他在拿到博士学位后,并不一定能在第一时间就得到一份在大学工作的职位。大学也不会仅仅因为他拥有一个博士学位就给他提供一个位置,他必须有成绩证明自己才可以。

  

此时就出现了一个矛盾:如果他在博士毕业后没能找到一份大学的职位,就得回家待业,他的生计也就成了问题,此时他便有可能被迫转行,科研之路也无法继续。

  

博士后制度的设立,正填补了这一空窗期。当他拿到博士学位,却还没有做出足够高质量的工作,无法满足申请大学职位的条件时,他就可以选择去做博士后,利用这段缓冲时间努力工作,争取做出骄傲的成绩,出站后便可顺利过渡到大学工作。

  

2.出国读博士后是留洋大潮流中的一类选择。

  

当下年轻人选择出国,并不局限于博士后阶段,在读研究生,读本科,甚至读高中阶段直接出国,都已形成一种大的潮流和趋势。其本质原因在于我国目前的教育水平尚没有达到世界一流,而随着改革开放和国家经济的发展,在百姓家庭收入大幅度提高的同时,国门也逐步打开,出国变得相对容易,因而具备足够经济实力和学习能力的学生选择出国,到教育水平更高的发达国家求学,对学生个人的发展而言也便成为非常有利的选择。

  

从个体的角度讲,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一个人站在个人发展的立场上做出对自身有利的选择,这是无可厚非的事。而从集体的角度讲,师夷长技以自强,在我们自身教育水平没有达到世界一流的时候,让年轻人去具有更高水平的地方求学,对提高国民的整体素质也有积极作用。

  

至于出国求学的年轻人将来是否会选择回国效力,这不单是个人志向的选择,还涉及国内的大环境是否有利于人才的发展,所以我们应站在尊重个人选择的立场上,以通过改变环境来吸引人才的方式处理问题,对愿意回来的人要厚待,对不愿意选择回来的人也抱有宽容的态度,无须批判。

  

二、在就业问题上,“土鳖博士”处境略显尴尬

  

前面我提到了科学院毕业的物理专业博士中大部分会选择出国,并从个人发展的角度分析了年轻人出国的动机。但有另外一个十分现实却又非常重要的因素没有提及,那就是在就业问题上“土鳖博士”的尴尬处境(“土鳖”相对于海归,指在国内接受高等教育并获取学位的毕业生)。

  

在科学院或国内大学毕业的博士研究生,之所以选择出国做博士后,除个人发展的动机之外,还因为以当下的局势,他们凭借国内大学和科研院所授予的博士学位,在国内大学求职存在一定的困难。

  

由于目前国门开放程度很高,人才市场流通顺畅,国内毕业的博士在寻找大学或科研院所教职时面临来自归国人才的激烈竞争。不幸的是,在这竞争中,处于人才需求方的国内所有的大学和科研院所,都清一色将橄榄枝抛给了海归。

  

感兴趣的朋友可以到中国各大学和科研院所的网页上查阅人才招聘启事,你几乎在每一个学校的教职招聘启事中都能找到类似这样的话:具有海外留学(微博)经历者优先录取。

  

甚至有不少国内大学招聘人才时将海外求学经历当作一个“必要条件”,不具备海外留学经历的国产博士将自动被排除在外。

  

而在具体待遇上,国内大学对待国产博士和海归也有差别。现实生活中,两个年龄,发表文章数目和质量相同的年轻人申请国内同一所大学的职位,其中有海外留学经历的那个如果能直接申请到副教授的职位,没有海外留学经历的可能只能申请到讲师的职位,初始级别就要低一级。

  

我个人认为国内高校和科研院所在对待本土毕业博士和海归博士问题上的不同态度是一种对国内毕业的博士的歧视。这种歧视源于国内大学在评定人才水平问题上价值观不一。当我们的大学要招收研究生时,万分希望最优秀的学生能够留下读书,同时我们也使出浑身解数来争取最优质的生源,喊出要办世界一流大学的口号,承诺让年轻人接受最优质的教育,期许给他们一个光明且美好的未来。然而当这些学生完成几年学业,要应聘我们大学的一个职位时,我们却又默认这些学生一定不是最好的,他们的水平一定比那些出国求学的学生差。这是中国高校对自身教育能力缺乏自信的表现,但最后吃亏埋单的则是学生。

  

从这个角度讲,我呼吁国内的大学对自己培养出的博士给予一定程度的宽容和保护。这道理类似于国家对民族企业的保护,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本国企业在面对来自国外成熟制度和体系中成长起来的企业时处于劣势,此时就需要国家对民族企业给予一定程度的保护,方能保证我们自己的企业不被冲垮。在某种意义上,教育也是一样。如果我们任由本土博士经受来自海归的冲击,在待遇问题上不能把一碗水端平,让他们备受冷漠,其结果必然是优质生源的大规模流失,中国本土的高等教育也便会进入一个恶性循环:招不到好学生,培养不出好学生,学生出路无法保障,招不到好学生……

  

当然,呼吁归呼吁,历史的潮流无法改变,个体的力量总是有限的,大形势如此,年轻人力单势薄,很多时候只能随波逐流,所以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也能够看到,很多国内的研究生在拿到博士学位后还要继续出国求学,在国内做过一期甚至两期博士后之后,还要拼命往外跑,其背后的辛酸与苦恼谁人知晓。

  

三、不留在学校当教授,出去找工作行不行

  

近十年随着中国高校的扩招,每年毕业的研究生数目庞大,但中国的高校和科研院所并没有那么多职位让每一个博士都留下来当教授,萝卜多坑少,总有人得离开。作为一个年轻人,如果你没有足够优秀到获得博士毕业直接留校的特殊待遇,也不愿意做博士后或者为了出国拼了小命,那么你只好离开学术界,到社会上找一份工作。

  

也有另一种更普遍的情况是,学生在读书期间慢慢发现自己真正的兴趣并不在科学研究工作,真正适合自己的并不是当教授这个行业,那么他也将面临在毕业后走向社会的人生选择。

  

于是一个很自然的问题是:我们读研究生,拿硕士或博士学位,却在毕业后不再走研究道路,而是另外找其他工作,行不行,合适不合适,划算不划算?

  

很多外人可能会觉得,一个人读了二十年书,都读到硕士博士了,结果却离开自己的专业去社会上找其他工作,太可惜太浪费。但在我看来,每个人的兴趣不同,特长不同,每个专业的就业情况也有差别,当一个人发觉自己在专业行当里过得不舒服,或者发现自己有更佳的兴趣时,离开是最好的选择。否则硬着头皮做下去,不开心不快乐还没有成就感,没什么意思。年轻人在这个问题上最好更多遵从个人的感受,尽量少考虑外人的看法,否则会活得太累,压力山大,精神不健康。

  

对于科学院来说,尽管培养研究生的主要目的在于扶植新一代科学家,物理所要培养的也是物理学家,但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对学生发展多样性的态度也是包容,而不是忌讳。科学院不会因为一个研究生不愿意将来继续做科研就彻底放弃对学生的培养,我相信大学也一样。

  

而对于学生而言,也不是说一个人不愿意做科学家,研究生就会白读。读研究生的目的是做研究,但所谓的学术积累并不简简单单是知识积累,更重要的是能力的培养,这种能力包括科学思维能力的锻炼,语言水平的训练以及各种专业或非专业技能的培养。这些培养即便对将来打算走上社会的学生而言也是很有用的。

  

通俗地讲,一个科学院物理专业的学生,他在读研期间看的文献,听的报告,写的文章大多是英文,就算将来他不打算做科学家,他的英语水平也绝不会差到哪里去,将来走上社会,去外企、国企或民企找一份有优厚报酬的职位也不是太困难的事。

  

物理所每年毕业的博士中,去政府部门做公务员(微博),去国内知名企业,或去世界五百强公司工作的学生也不罕见。现在的社会是一个具有高度包容性,同时也十分实际的大容器,它不会轻易地因为你专业不对口就完全把你排除在外,只要你有能力,就一定会有出路。一切都取决于你个人。

  

至于研究生学历和学位,只要是真实的,就绝不会是一张废纸,绝不会是摆设,过去不是,现在不是,将来也不是。

  

从这个角度讲,我最后给准备考研(微博)的大学生朋友的建议可以总结为以下几点:

  

1.世事多变,前路未知,但不管你将来会走怎样的人生道路,在年轻时选择多深造,多读几年书,这对你个人而言绝不会是一件坏事。

  

2.你生活在当下,做人生选择时就必须考虑现在这个时代的特征,今天的出国留学热,其背后是有一定的理性原因的,希望你在了解现实,看到这些理性因素的同时,根据自身的条件和情况做最适合自身发展的选择。

  

3.有条件,能出国深造,那是最好的。但是,出国不是必须的,特别在当你自身和家庭条件不具备支持出国的各种条件时,也不要勉强。让父母为了你能出国读书而砸锅卖铁,把你自己的光明前途建立在牺牲亲人生活的基础之上,这是最大的不孝。

  

4.近年来国内高校有一个独特的现象,有不少学生在本科毕业时不能马上出国,所以选择了在国内读研,同时申请国外的学校,一旦申请成功,马上退学,撕毁培养协议走人。尽管这种方式对学生个人而言没有太大的利益损失,但是我极不推荐。因为这种行为影响的是一个年轻人心灵的健康,这种影响是隐性的,常常被人所忽略,但累积到一起,久而久之就会变成人品问题。一个人一旦人品出了问题,就算再牛也是白瞎。

  

5.现实地讲,在国内读研,有优点也有劣势,你自身会有发展,也会面临一些困惑。但这个世界相信强者,只要你肯努力,未来一定不是梦。加油吧

推荐文章

热门文章

最新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