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学生落户上海
留学生上海落户

全国免费咨询热线

18321065021

当前位置:政策资讯 > 留学生落户资讯 > [中国教育报等]上海市大学生文化创意创业基地落户东华,大学生参与创业本身就是一种成功(图)

[中国教育报等]上海市大学生文化创意创业基地落户东华,大学生参与创业本身就是一种成功(图)

栏目:留学生落户资讯 人气:0发表时间:2023-01-01

免费提供最新落户政策及一对一落户上海方案

留学生/应届生/非婚子女 落户上海咨询

落户上海咨询二维码  

  

[上海教育电视台]集聚资源共建创意高地市大学生文化创意创业基地在东华大学成立

  

上海市大学生文化创意创业基地在东华大学成立,来自复旦、交大等上海十八所高校和临港集团等企业成为同期成立的上海市大学生文化创意创业联盟的首批成员,将于金秋新学期开始入住基地。

  

  

东华大学校长蒋昌俊、上海市教委副主任陆靖共同为基地揭牌

  

在成立仪式上记者获悉,市大学生文化创意创业基地的主要活动场所位于东华大学延安路校区的大学生创业文化楼,这栋面积两千零九十四平方米的独立楼宇,具有创业咖啡、创新创业展示、创业实践孵化等多重功能,将于金秋新学期投入使用。对于入住的创业团队和企业,基地将给予一系列租金和政策上的优惠,以达到聚集人才和资源的目标。

  

  

东华大学创新创业教育中心主任宋丽贞:我觉得其实创业是需要有朋辈一起成长一起走的,是需要有同道中人的。如果有更多的人加入,不仅仅是东华的学生,还包括全市很多甚至已经毕业的学生等等,有各种各样多元的人来加入的话,不同学历背景、不同学科背景、不同阅历和经验的人一起来做这个事情,一定会更加精彩纷呈。

  

这次市大学生文化创意创业基地落户东华大学,是基于学校在创新创业教学上的优良传统,在成立仪式的现场,几位创业有成的东华学子也现身说法,讲述了自己的创业故事。

  

  

东华大学毕业生、上海龙展装饰工程有限公司合伙人杨一峰:我们做展览展示的圈子比较新,东华最大的优势就在于资源面比较广,包括专业导师、在校师生,或者已经毕业的同学,他们各行各业都有,所以在我们这个专业范畴里面,在东华这个平台上面,我可以接触到更多的信息和机会。

  

  

东华大学毕业生、上海谋乐网络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罗清篮:有一个资金引导或者说跟外界投资平台交流的机会,因为对于创业者来说引进资金引进风头是非常重要的,学校提供的这个平台,让大家更有机会更有可能性向外界的这些投资渠道来展现自己。

  

记者了解到,未来市大学生文化创意创业基地将继承以文化艺术、媒体设计、新体验等为特征的创意创业特色,在为同学们牵线搭桥的同时,着力建成汇集创业学子品牌工作室的创意高地。

  

(来源:上海教育电视台2015年05月29日记者:杨扬通讯员:段然、邱登梅)

  

-----------------------------------------

  

中国教育报]大学生参与创业本身就是一种成功

  

“一说起大学生创业,很多人就想到创业项目能融到多少资金、是否有可能上市,把这些作为评判创业是否成功的唯一标准。其实这是非常片面的。”在今天举行的东华大学第二届创新创业精英峰会上,东华大学创业导师李俊说。

  

究竟应如何评判大学生创业的成功与失败?在精英峰会上,创业指导专家、政府机构人员、创业者展开热烈讨论。

  

李俊从1999年开始就从事创业指导工作,经手了大量的大学生创业案例。他说:“开展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目的不是培养‘老板’,真正能够存活下来、从风险投资机构那里融到资金乃至最终上市的企业少之又少,在毕业大学生群体中所占比例极低,不具有普遍意义,其实参与创业本身就是一种成功。”

  

上海市教委一位负责人告诉记者,在校大学生并非经济意义上最适合创业的群体,反倒是工作几年以后的毕业生创业,企业存活乃至做强的概率更大,但在校大学生创业仍是值得大力提倡的。“重要的是参与创业的实践过程,接受一种历练,这样会对未来的人生道路起到巨大的作用。”该负责人说。

  

“大学生创业没有成功不成功。”上海市大学生科创基金会秘书长张德旺说,“政府、高校和社会机构对大学生创业既要积极引导,也要理性支持。对于大学生来说,只要参与创业,总会得到相应的回报。”

  

(来源:中国教育报2015年5月28日记者:董少校通讯员:段然、邱登梅)

  

-----------------------------------------

  

[中国日报网]上海大学生文化创意创业基地揭牌

  

昨日,“上海市大学生文化创意创业基地”在东华大学揭牌,今后基地将以东华大学大学生创业孵化楼作为载体之一,汇集全市文化创意创业学生,建设上海文化创意创业聚集区。

  

来自复旦、上海交大、同济、华东师大、华理、东华、上外等上海18所高校及临港集团、上海寅嘉创业投资管理有限公司、苏河汇、启迪之星(上海)等企业成为同期成立的“上海市大学生文化创意创业联盟”的首批会员,今后还将继续吸纳其他相关高校、企业及社会组织加入“文创联盟”,为上海文化创意创业提供创新人才和智力支撑。

  

这一基地之所以落户东华,是因为东华大学在创意设计领域的优势地位。2014年,东华毕业生创业人数居上海高校首位。东华大学创新创业教育中心主任宋丽贞介绍,东华延安路校区地处延安路高架和中山西路内环高架相交处,与虹桥经济技术开发区比邻而居,这些因素促进东华延安路校区形成了以“文化艺术、媒体、设计、新体验”等为特征的创意创业特色。计划建设的基地载体之一“东华大学大学生创业孵化楼”,就位于此处,今秋新学期即将投入使用。

  

东华大学校长蒋昌俊教授表示,未来东华大学将依托以“纺织”为一体,“材料”和“设计”为两翼的特色学科建设格局,打造“政产学研用”协同创新体系,构建多元化人才培养模式,积极建设上海市大学生文化创意创业基地等平台,从而为服务上海科创中心建设做出贡献。

  

(来源:中国日报网2015年05月29日记者:王竑轶通讯员:段然、邱登梅)

  

-----------------------------------------

  

[文汇报]上海大学生文化创意创业基地揭牌

  

昨日,“上海市大学生文化创意创业基地”在东华大学揭牌,今后基地将以东华大学大学生创业孵化楼作为载体之一,汇集全市文化创意创业学生,建设上海文化创意创业聚集区。

  

来自复旦、上海交大、同济、华东师大、华理、东华、上外等上海18所高校及临港集团、上海寅嘉创业投资管理有限公司、苏河汇、启迪之星(上海)等企业成为同期成立的“上海市大学生文化创意创业联盟”的首批会员,今后还将继续吸纳其他相关高校、企业及社会组织加入“文创联盟”,为上海文化创意创业提供创新人才和智力支撑。

  

这一基地之所以落户东华,是因为东华大学在创意设计领域的优势地位。2014年,东华毕业生创业人数居上海高校首位。东华大学创新创业教育中心主任宋丽贞介绍,东华延安路校区地处延安路高架和中山西路内环高架相交处,与虹桥经济技术开发区比邻而居,这些因素促进东华延安路校区形成了以“文化艺术、媒体、设计、新体验”等为特征的创意创业特色。计划建设的基地载体之一“东华大学大学生创业孵化楼”,就位于此处,今秋新学期即将投入使用。

  

东华大学校长蒋昌俊教授表示,未来东华大学将依托以“纺织”为一体,“材料”和“设计”为两翼的特色学科建设格局,打造“政产学研用”协同创新体系,构建多元化人才培养模式,积极建设上海市大学生文化创意创业基地等平台,从而为服务上海科创中心建设做出贡献。

  

(来源:文汇报2015年05月29日记者:李征通讯员:段然、邱登梅)

  

-----------------------------------------

  

[东方网]创业人数领跑沪高校上海市大学生文化创意创业基地落户东华

  

今天晚上,“上海市大学生文化创意创业基地”在东华大学延安路校区揭牌。基地计划以东华大学大学生创业孵化楼作为载体之一,汇集全市文化创意创业学生,建设上海文化创意创业聚集区。来自复旦、交大等上海18所有关文化创意高校及临港集团等企业成为同期成立的“上海市大学生文化创意创业联盟”的首批会员,基地今后还将继续吸纳其他相关高校、企业及社会组织加入“文创联盟”,为上海文化创意创业提供创新人才和智力支撑。

  

“大学生创业企业往往起步于小微,时尚创意产业“小微企业居多”的特性,常常使得大学生创意创业团队“依托学校和政府支持进行组团发展”成为最佳选择。据悉,上海市大学生文化创意创业基地在东华大学成立,是基于东华大学在创意设计领域的学科建设、人才培养、产学研合作、文化辐射等特色与成果而建立。

  

东华大学延安路校区地处延安路高架和中山西路内环高架相交处,与虹桥经济技术开发区比邻而居,繁盛的商贸环境、便捷的交通以及东华大学在国内设计学科的领先地位,共同造就了东华大学延安路校区以“文化艺术、媒体、设计、新体验”等为特征的“创意创业”特色。目前,学校计划建设的基地载体之一—“东华大学大学生创业孵化楼”位于学校延安路校区中山西路一侧,面积2094平方米的独立楼宇是一座一站式“创业楼”,以创意设计为主要特色,具有创业咖啡、创业苗圃、创新创业展示和创业实践孵化等多重功能,将于今秋新学期投入使用,着力建成汇集创业学子品牌工作室的开放空间。

  

据东华大学创新创业教育中心主任宋丽贞介绍,东华大学早在20世纪90年代就开始系统推进创新创业教育。2010年,学校在全国高校率先成立创新创业教育指导委员会和创新创业教育中心,通过加强顶层设计,统筹创新创业教育资源。“长期以来,学校以教学为中心,普及创新创业知识,提升创新创业能力,将创新创业教育内化到教与学的全过程;以活动为载体,搭建创新竞赛平台,启发学生创新创业意识,孕育创新创业精神;以服务为依托,加强校企合作,整合社会资源,拓展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实践平台;同时建立创新创业保障机制,构建创新创业文化生态,促进创新创业教育可持续发展。”宋丽贞透露,“2014年,东华毕业生创业人数居上海高校首位。”

  

目前,东华大学创新创业教育成果已形成“创意创业”、“科技创业”两大特色,东华学子在第二期全国大学生创业基金评审中一举荣获“金、银、铜”奖,获奖项目全部为创新、创意项目。据东华大学校长蒋昌俊教授介绍,学校近日成立了上海高校首个众创空间,此次在学校成立上海市大学生文化创意创业基地,既是东华多年来创新创业教育优良传统的有效继承,又是东华适应社会发展新常态,加大为国家和上海城市发展培养和输送创新人才力度的集中表现。

  

据透露,未来,东华大学将依托以“纺织”为一体,“材料”和“设计”为两翼的特色学科建设格局,打造“政产学研用”协同创新体系,构建多元化人才培养模式,积极建设上海市大学生文化创意创业基地等平台辐射更多高校和地区,为服务上海科创中心建设做出贡献。

  

(来源:东方网2015年05月29日记者:刘轶琳通讯员:段然、邱登梅)

  

-----------------------------------------

  

[新民晚报等]学纺织的马飞飞创业不离本行当代“软猬甲”真能刀剑不入

  

看过《射雕英雄传》的人一定都知道“软猬甲”这件神衣。黄蓉穿着它不仅可以刀剑不入,动作还非常轻盈灵活。如今,原本只在小说中才有的宝贝,已真实地问世了。它的研发者是一位年轻的创业者——东华大学纺织学院2014届硕士毕业生、上海圣甲安全防护科技有限公司技术总监马飞飞。他和一群平均年龄不足28岁的创业伙伴们,率先在国内研制出一款新型的柔性防砍防刺服,并已成功推向市场。昨晚,这款当代“软猥甲”在刚刚成立的“上海市大学生文化创意创业基地”惊艳亮相。

  

专业兴趣激发梦想

  

防砍防刺服可以用来抵御匕首、刺刀、砍刀等尖锐利器对人体的伤害,最大限度保护人身安全。然而,相对于日益成熟的防弹技术,国内防刺防砍服的产品相对较少,虽然市场有卖,但是产品大多是采用硬且笨重的金属插片,可穿着性能较差,有些虽然采用了高性能纤维,但价格又会较昂贵。

  

能不能研发出一款真正的新型“软猬甲”,既尖刀砍不破、利器刺不穿,又能满足人体对服装柔软轻便的穿着需求呢?这个现实问题被从小就喜欢钻研的马飞飞敏锐地捕捉到了。3年前,在研究生导师、纺织学院教授王新厚的悉心指导下,马飞飞承担了新型柔性防刺材料的课题研究。一年后,他不仅顺利完成了柔性防刺材料方面的毕业论文,还与小伙伴们联合创办了科技公司,真正走上了把“软猬甲”的梦想变为现实的创业之路。

  

拥有原创核心技术

  

和不少年轻创业者不同的是,马飞飞从创业伊始就认定了纺织科技这条路,觉得自己所学的纺织专业大有可为。他说:“纺织不只是织布穿衣那么简单,它里面有大量高科技成分。就拿防刺防砍服来说,什么样的材料既轻且柔还透气,什么样的结构才能保证绝对的安全呢?这些都是我们在研发中一个个啃下来的‘硬骨头’,真正拥有了这些核心技术,我们才能在科技创业的路上走得更有底气、更稳。”

  

在学校和老师的指导下,马飞飞团队所研制的防刺防砍服,摒弃了国内安全防护常用的金属插板等厚重材料和芳纶、高强高模聚乙烯等高成本材料,转而采用自主研发的高分子复合防刺材料,不仅其安全防护性能达到了我国公共安全行业最新标准的各项指标要求,更重要的是,该服装的重量较传统同类产品减轻约20%,厚度降低约30%,透气性有极大的改善,几百元的市场售价也更加亲民。“这只是小小的进步,但在危险突然来袭时,一件轻柔的防刺防砍服能起到救人性命的关键作用,这也是我们团队这么拼的主要原因吧。”他说。

  

贴身保护“从头开始”

  

为了让新型柔性防刺防砍服“飞入寻常百姓家”,马飞飞团队从消费者的实际需求出发,不断对产品进行着更新换代。从最初单一的警用外套,到堪称“贴身侍卫”的内穿防砍服,服装在隐蔽性、柔软性上得以进一步提高。最近,他们还成功开发出西服、夹克、羽绒背心等柔性防刺防砍服。这些衣服看上去与普通服装没啥不同,但里面却大有玄机。就拿羽绒背心来说,连帽子也都具备防刺防砍功能,真正是从头开始保护。目前,团队开发出的防刺防砍服已被上海保安总公司批量采购。此外,随着户外运动的兴起,研发团队便着眼于驴友、探险者等特殊人群,开发出了多种适合野外生存、露营款式的防护服装。

  

(来源:新民晚报等2015年05月29日记者:王蔚张炯强通讯员:向娟、邱登梅)

  

-----------------------------------------

  

[人民网等]东华得见“贵人”“创意创业”引领行业新高度

  

未来的信息新生活是个啥样?人们一定会联想到微软掌门人比尔?盖茨的“未来屋”。而早在2007,想体验“未来屋”的市民在上海,就能体验到数字“管家”安排一日行程,“魔幻衣橱”高效试衣,无线“引路员”逼真指引行车路线,远程医生“悬丝问诊”等等信息生活的精彩展示,都在刚刚落成的“上海电信信息生活体验馆”得以实现。一幅描绘未来信息生活的实体“画卷”已经跃然在我们的眼前,当互联网+生活,创意+文化,设计+科技,生活可以如此美好。这个让全上海乃至全国展览行业为之眼前一亮的大型展馆正是出自东华大学服装?艺术设计学院2005级研究生杨一峰之手。

  

缘起,在东华得见“贵人”

  

时光倒转到2005年夏天,IBM上海地区UEC团队正在为一个新项目寻找设计师,刚刚成为东华大学服装?艺术设计学院研究生的杨一峰在其导师的引荐下幸运地加入了项目团队,从对展览行业浅显认识转入对其的“小试牛刀”。

  

但是这一试,就根本停不下来,整整两年时间里,杨一峰除了在校的课程学习,课余时间基本都投入到这个极富挑战的工程设计项目中。从开始给策划团队配合展示道具形式,到后来成为项目设计的主角,再到现场实施的综合效果把控,每一步都让业主刮目相看,也让团队合作顺利推进,学校导师和相关课程老师都会给到杨一峰很多在工作中的真知灼见,让他在研究生学习和项目实践中同步快速成长。杨一峰在这个项目的实践中磨练意志,培养责任,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展示设计师。

  

跨界团队,创业的最强砝码

  

任何创业都离不开好的团队,离不开真正优秀人才。2006年,作为80后的杨一峰和项目伙伴一起开启了崭新的创业之路。2007年团队在完成了上海电信信息生活体验馆之后,由于名声在外,马上接到了全国十几个地方电信移动的企业展厅,虽然这些展厅没有上海电信球体馆来得复杂,面积也不是很大,但同时实施十几个项目对当时还是一个小型团队来说是个不小的挑战,团队缺兵少马怎么办?这个时候,还在读研二的杨一峰把目光投回东华大学,在学校老师和同学的宣传引荐下,很快组建了一个突击小分队,但核心的牵头人始终没有合适人选。一次杨一峰回到宿舍和室友、电脑艺术设计专业研究生李季闲聊,没想到李季的一份效果图作业引起了共鸣,虽然说不是同一个专业方向,但东华的课程设置非常适合学生在理解设计方法论基础上去解决跨界设计的创意工作,所以,杨一峰当机立断邀请非专业方向的李季到自己公司以兼职的形式开始进入工作。而多年后这位同寝室的室友也成为了现在杨一峰公司的董事会成员,成为了公司几年来引入的新人中不可多得的人才,有趣的是李季的夫人在这之后也因为合作项目的机缘进入公司团队。

  

团队不能只会打同一种战术配合,团队不能局限在有相似特长的人之间合作,特别是现在工业4.0时代的中国,对于一个靠创意创新为核心的企业,连甲方也在不断提高艺术设计修养的同时,公司唯有以更快、更稳、更广的方法去理解不同客户的痛点,去理解创意设计的顶层要素,去实现企业一步一步自我提升的发展。

  

“创意创业”引领设计行业新高度

  

在2008年底,上海将世博会布展工程准入门槛放宽到拥有展览展示行业相关资质企业便可参加项目,在这些便利政策指引下,杨一峰团队在高手如林的世博展馆投标中一路披荆斩棘,最终实现了包括中国馆在内的七个大型展馆的项目实施机会。也因为世博会上的优异表现,2010年公司取得了行业最高资质——中国展览展示行业一级资质,同时通过产学研的平台化运作,公司基本每年都能申请到科委的扶持资金,帮助公司在高科技展项开发上更上一层楼,积累了大量业内顶尖的展示技术,确立了公司在专业科技类展示设计工程龙头企业地位。

  

回想当年不论在工地上没日没夜加班的辛酸,还是在完成类似电信这样大型项目时不断挑战极限的勇气,再或是项目多得来不及做时招兵买马也要上的决心,杨一峰秉承不断创业的精神,先后担任世博会、奥运会、亚运会、科技馆、博物馆、规划馆等大型主题类展示工程项目首席设计负责人,获得了上海市优秀设计作品奖、上海会展论坛“建设创意城市,推进会展创新”证书、“工人先锋号”荣誉称号、2012年上海市最佳原创展示设计作品奖、上海市最佳原创展示设计作品奖等众多荣誉,团队不断刷新创意设计行业新高度。

  

大学生创业需要“天时地利人和”,“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给了众多创业学子更好机遇。“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我感到‘高人指点、贵人相助、本人努力’缺一不可。我庆幸的是我在东华依托专业开始我的事业,获得了指点,遇到了贵人,希望东华有更多同学走出来和我并肩。”杨一峰向东华大学的学弟妹们抛出橄榄枝。

  

(来源:人民网等2015年05月28日记者:唐小丽通讯员:段然、邱登梅)

  

-----------------------------------------

  

[中国新闻网等]东华大学毕业创客罗清篮:学校教育为我们注入了创新“基因”

  

刚刚过去的2014年,对于东华大学2010届本科毕业生罗清篮带领的创业团队来说,是意义非凡的一年,由他们创办的上海谋乐网络科技有限公司成功获得软银中国A轮千万美金融资,这也为这群年轻创业者的奋斗历程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因材施教,特色人才培养模式激发学生创新精神

  

2006年,罗清篮以报送生身份进入东华大学计算机学院就读,这名富有“神童”色彩的大一新生,在中学时代就坚持不懈自学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等专业知识,并运用当时领先的APIHOOK和驱动注入技术,开发出《基于进程级病毒木马拦截授权技术的VHT抗原体系统V1.1》软件,获得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一等奖及国家知识产权发明专利。

  

面对这样一名在专业领域具有突出天分的学生,怎样创新培养模式,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成为了学校创新创业教育的核心要素。带着这样的思考,学院信息技术领域资深教授曹奇英主动提出担任罗清篮的导师,手把手带领他进行深层次的专业研究,并提供了实验室、网络环境等研究条件。

  

同时,曹教授还指导罗清篮参与挑战杯等课外科技活动,鼓励他在实践交流中开阔视野,加深对专业前沿应用的认知。优质的土壤不断孕育出丰硕的果实,大学期间,罗清篮先后两次获得“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上海赛区一等奖、第三届“上海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市长奖”提名奖。他还带领团队开发出成功开发出“AIS多态性分布式引擎”,“好比给计算机穿上了一件隐形的‘防护服’”,一同参与研发的宋艾米兴奋地说。

  

据了解,该引擎能够有效识别出挂在网页上的木马病毒及变种,其技术的领先优势引发了专业领域内的广泛关注和好评。

  

创新路上的探索和实践,让一直心怀创业梦想的罗清篮找到了让梦想“落地”的机会。毕业前期,罗清篮和一同参与科创项目的小伙伴们,以项目研究成果为产品基础,组建成立了公司,正式启动了创业征程。历经五年发展,公司已研发出以主动云爬虫、信息过滤黑匣子等网络安全系列软硬件产品,涉及渗透类、应用类、防护类等产品领域,与百联集团、1号店、大众点评网等众多企业以及高校签约,成为沪上网络安全行业一颗耀眼新星。

  

激昂青春,团结协作为创业征程注入强大力量

  

“创业需要激情,更需要坚持”,和多数大学生创业团队一样,整个创业历程中,社会经验缺乏、管理运作能力不足以及资金短缺等问题成为了团队发展道路上绕不过去的“拦路虎”。“创业如同在一片未知的大海中行船,既要有一往无前的勇气,更要具备面临大风大浪的从容,还要有发现陆地前很长一段时间寂寞中的坚守”,回顾创业历程,罗清篮感到,团队的协作拼搏是支持大家不断前行的强大力量。

  

张雪松、宋艾米、陈宁,都是计算机学院2010届本科毕业生,也是罗清篮创业团队的骨干成员。相同的计算机类专业背景,让团队成员在技术方面占据显著优势的同时,也面临着做好公司管理的严峻挑战。“对于一个成功团队而言,共同的发展愿景是核心,凝聚力是基础,制度是保障,”张雪松分享了他们在实践中摸索形成的团队管理思路。据了解,团队明确了不同时期的管理重点,创业初期通过每周开展研讨会、分享成长心得等举措,不断提升团队凝聚力。

  

伴随着公司规模的不断扩大,团队注重加强目标管理和制度建设,引导每个团队成员将公司发展目标与个人职业生涯发展规划有机结合,激发共同愿景。陈宁告诉记者,“回顾这一路的成长,我们从亲密无间的好朋友变成了共担风雨的好伙伴,一份共同的事业追求让我们的心离得更近了”。

  

感恩学校,让创业梦想一直传递下去

  

记者了解到,公司创办几年来,已经先后招聘了10余名东华大学毕业生,并向学校提供了50余个实习岗位。“我们的成长离不开学校的专业教育和创业支持,我们希望能够尽己所能,帮助更多同学实现创业梦想”。在创业起步阶段,学校为团队提供了创业政策、创业基金等多方面支持,并发挥桥梁纽带作用,帮助他们结识了众多关心大学生创业的校外企业导师,为公司组建成立提供了有力支持。

  

“学校教育不仅体现在专业知识储备上,更为我们注入了创新‘基因’,这是我们能够在竞争激烈的信息技术市场上占有一席之地的关键”,每年新生入学教育及毕业生就业分享会上,罗清篮总会向在校生娓娓讲述团队的创业历程,分享创业心得。在他看来,专业知识和创新意识,两者同样重要,缺一不可。“大学期间是打基础的关键时期,只有把专业知识学深学透,才能敏锐捕捉到专业领域发展机遇,打一场‘有根有据’的创业‘持久战’,否则,空有创业热情,没有专业积累,只会出现‘心很热手很凉’的局面”。

  

记者了解到,不仅在大学期间,即使成立公司之后,罗清篮团队始终坚持孜孜不倦的专业探索精神,聚焦信息安全领域前沿问题,不断研发新的产品与服务,2013年11月,罗清篮带领团队参加第二届创新创业大赛,其自主研发的创新产品ITS—黑客入侵追踪设备获总决赛团队组全国十强,并摘得由人民网颁发的网络最具人气奖。

  

如今,成功获得融资让这支年轻的团队更加坚定了发展的信心,“我们要把公司打造成一家专注提供信息安全产品和服务的创新型高科技企业”,相信这群充满激情与梦想的东华学子一定能够在创业的道路赢得更多精彩。

  

(来源:中国新闻网等2015年06月05日记者:许婧通讯员:莎日娜、邱登梅)

  

更多媒体报道请见东华新闻网“媒体东华”栏目。

推荐文章

热门文章

最新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