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学生落户上海
留学生上海落户

全国免费咨询热线

18321065021

当前位置:政策资讯 > 上海社保 > 博士毕业后为了留在上海的大医院工作,她不惜与老家的丈夫离婚

博士毕业后为了留在上海的大医院工作,她不惜与老家的丈夫离婚

栏目:上海社保 人气:0发表时间:2023-01-03

免费提供最新落户政策及一对一落户上海方案

留学生/应届生/非婚子女 落户上海咨询

落户上海咨询二维码  

  

在很多人眼中,医生是一份地位高收入稳定的好职业。

  

然而,不少医生在就业时依然面临着左右为难的选择——去大城市还是小城市?

  

最近,一位网友就在网上发帖,讲述了医学博士毕业的妻子为了毁约留上海大医院,不惜以离婚相威胁的经历。

  

  

该网友本科毕业后做医药代表,在徐州工作,有房有车均无贷款。妻子初次考研落榜,「二战」成功继续于原校原专业深造,毕业后就职于徐州某医院。

  

半年后考博成功,赔钱赴上海市某三甲医院脱产读博。考博去上海这事儿,妻子就一直瞒着老公,等木已成舟,老公只求妻子博士毕业后回徐州工作。妻子答应了。

  

读博不到一年,妻子已有留上海的计划。老公发现后赴上海深谈,明确表示如果留上海,只能离婚。妻子再一次答应毕业后回徐州。

  

博二时,两人有了小孩。几个月前,妻子读博所在的医院招规培,她瞒着老公投了简历。老公发现后,又进行一轮劝说,妻子没去签约。

  

前几天,医院第二轮招规培,妻子又要去并且放出狠话,即便离婚,也要去规培。

  

这位网友很想不通,33岁的妻子为何能违背约定,放弃双方的父母、亲戚、朋友,铁了心要留上海,于是发帖问大家:上海市的医院真的这么香吗?回到徐州真的阻碍她发展吗?为了工作,放弃家庭,真的值得吗?

  

帖子发出,很多人也特别感慨:一个大城市的大医院的规培,竟然能让一位医学博士抛夫弃子!

  

选择大城市,收入更高

  

这位医学女博士的选择,只是医学生就业选择中舍弃小城市,钟情大城市的一个缩影。

  

所谓「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熙熙攘攘的大城市,来来往往都是利益。谈及就业选择,不妨先谈钱。

  

去年8月,丁香人才发布《2020中国医院薪酬报告》,报告通过对全国93家医院财务部门的调研,筛选出2830条薪酬数据,呈现出目前中国医务人员薪酬的真实情况。

  

调研结果显示,全国医院平均年度现金薪酬18.5万元,但一线城市的平均薪酬吊打其他城市,年薪平均为25.3万,二三线城市为19.0万,四线及其他城市为12.8万。

  

在医务人员的平均薪酬普遍不错的背景下,大城市能提供的薪酬优势很明显,对医生的吸引力更强。

  

医生是靠技术吃饭职业,技术越高,经验越丰富,薪酬自然越高。调研结果还显示,医疗行业在薪酬方面明显向高级人才倾斜,不同职称的薪酬差异高达三到五成。而且,城市等级越高,差距越明显。

  

这项数据说明大城市更能以薪酬体现技术的价值,相对而言,竞争也更充分,人才发展的空间更大。这是不少医生在就业选择时考虑的侧重点。

  

  

医生薪酬的调研结果,基本上也符合多数人对于一线城市好医院高技术人才薪酬的普遍认知。在知乎外科主刀医生年入百万的问题下,所有回答无一例外地指向大城市的大医院。

  

  

以上都是年薪。如果医学博士择业,选择大城市还有额外的好处。现在全国各个城市都有人才引进政策,大城市的政策力度更具吸引力。

  

比如广州对博士给予5万元住房补贴;深圳对博士一次性发放3万元生活和租房补贴,还准备了30万套人才公寓;杭州对来杭工作的博士研究生补助5万元,对于高端人才还有至少60万的购房补贴;天津对博士毕业生给予每年3.6万元租房补助……

  

这些钱的确不算特别多,但对刚刚就业收入还未爬坡的年轻人而言,仍然具有很大的吸引力。

  

选择大医院,曝光更多

  

一个很奇怪的现象是,即便在资讯发达的今天,「酒香也怕巷子深」,要想出名,还是得先身居大平台。

  

人们很难想象,一位大牛主刀或在某类疾病方面一言九鼎的专家,竟然来自某个不知名的小县城。大城市成为人才的背书,好医院也成为医生的背书。

  

大城市和好医院为医生带来资源,医生能更好地发展,更多地获得关注。比如这次新冠疫情中,几位出镜率高,风评好的医生,无一例外都来自大城市的大医院。

  

心理学上有光环效应,大城市的大医院也能够给医生加上光环,为医生提供支持和保护——在网络暴力日益嚣张的今天,可能后者更加重要。

  

钟南山院士被曝光出诊诊金1200元,很多网友表示1200元还是太少。患者们肯定也觉得不多,因为剩余数量为零。

  

  

钟南山院士是资深院士、从医60年,开的又是特需门诊,1200元的挂号费完全是市场行为。而且,一位八十多岁的既有临床经验又有科研成果的国宝级专家能定期开门诊,放在全世界都是极少见的事情。连官媒也下场发声,认为1200元挂号费合情合理。

  

  

另一位诠释了「网红」一词正确打开方式的张文宏医生,曾被无聊网友造谣出一年综合收入有184万。

  

虽然张医生辟谣说这是谣言,但网友们也纷纷表示,就算是真的,这个年薪也不高。官媒同样下场发声,反问:「年入184万」多吗?

  

  

不知道是不是受了启发,几个月后,无锡市政府柔性引进张文宏团队,给予1000万项目支持经费,其中10%用于团队成员补助。张文宏把属于自己的那部分捐给了青年基金,为起步阶段有困难的青年医生尽绵薄之力。

  

在钟南山和张文宏的例子里,我们可以做个假设,如果他们来自小城市的小医院呢?大概每个人心里想的,都差不多……

  

想明白这一点,我们也就不难理解为何医学博士们在择业时更愿意留在三甲医院。

  

以拿学位最快的八年制医学博士为例,2015年的一份调查显示,涉及11所医学院的389名医学博士中,有367人在三甲医院工作,占比高达94.34%。

  

  

2020年的一份就业状况和工作满意度显示,受访的109位博士中,有94位仍留在公立医院,出国/进私立医院/改行的人数合计只有15人。

  

谈谈那些名利之外的事

  

不管是大城市还是小城市,只要是医院,该有的压力都差不多,肯定都很累。

  

谈名利,小城市无法跟大城市比,但其他方面的因素比较,可就各花入各眼了。

  

大城市的资源多机会多,万一想转行,成功率也更大。像医院副院长去创投公司做执行副总裁这种事,就绝对不可能在小城市的大医院发生。

  

另外,大城市在文教方面的优异资源是小城市完全没办法比的。高校资源是一方面,更多的则是普遍的文化环境,后者对子女的成长至关重要。

  

可是,外地人在城市打拼的辛苦可想而知,房价难以企及,生活成本走高,同侪竞争激烈……这些大城市的通病,每个人都要面对。

  

小城市的优点则在于安家置业的成本很低,物价比较友善,竞争压力相对小。如果回老家的话,还有家族人脉,互相照应,孩子有人看管,办事十分方便。但人情味更浓的社会,往往竞争不透明,年轻人出头的机会可能更少。

  

大城市有大城市的门道,小城市有的活法。不说什么「具体情况具体分析」的废话,既然学了医,是金子总会发光,在哪里都是为人民服务。

  

如今无论在哪里,不少大医院的准入门槛已经是博士,虽说医学院有八年一贯的医学博士培养,但大部分医学博士毕业时也老大不小了。如果有家室,择业的时候不能只考虑事业,还得兼顾名利之外的事。

  

像是本文开头提到的那位医学女博士,两口子商量好的事,她能瞒着老公,几次反悔;做重大决定前,不跟老公商量而是跟闺蜜商量。

  

反倒是这位委屈的老公,看到帖子引发热议,就赶紧删到。想来是爱妻心切,不想令妻子受到困扰吧。

  

夫妻之间,一定得多多沟通,有啥计划,还在想法阶段就得互相商量着来。至少,最起码的告知义务还是得履行的。

  

当然,万一真没办法沟通,那也只能当作送分题处理了。谁也别舍不得谁,自祈多福,早早另想办法。

  

毕竟,择业是人家自己的事,带来的相应后果,人家也会自己承担。都是成年人,对不对?

  

举报/反馈

推荐文章

热门文章

最新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