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学生落户上海
留学生上海落户

全国免费咨询热线

18321065021

当前位置:政策资讯 > 最新资讯 > 双非研究生的就业形势是怎样的?

双非研究生的就业形势是怎样的?

栏目:最新资讯 人气:0发表时间:2023-02-15

免费提供最新落户政策及一对一落户上海方案

留学生/应届生/非婚子女 落户上海咨询

落户上海咨询二维码  

  

偶然间翻到了这个问题,看到回答者寥寥无几,果然某乎人均985啊。

  

本人双非应届硕士毕业生,严重拖了知乎后腿,简单说下周围同学签约情况吧:

  

签约北方的同学以兵器工业,兵器装备,三大运营商省分等国企为主,年薪约12W左右;

  

签约南方的同学以大族激光,中芯国际,台积电,海康威视,海信集团等中国500强中游企业为主,年薪分城市,上海杭州等一线约18-22w,其他约15-18w;

  

签约西南西北的同学以各种研究所(国企下属)以及当地国企为主,年薪13-15w之间。

  

双非硕士就业形势虽然没有985那么好,但是也可满足自己温饱,可以让你在二线城市有一份体面的工作,若你的本科就业前景不好且家里不能提供就业岗位的话读双非硕士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ps:本校排名大概在160-180之间,同位次的院校就业形势大同小异)

  

有感而发随手而写,有些凌乱,望各位看官见谅。

  

一个字,难,五个字,太TM难了

  

先来看看所面对的环境:

  

图片来源:人民日报图片来源:猎聘网《2020大学生就业力报告》。转载来自:职域

  

然而,就算没有疫情,一个三非小硕的求职应该是酱神儿的:

  

作为为一个三非小硕(ps:非985,非211,非双一流),我真的是特别羡慕那些985,211的大硕士,不说他们能拿到所多少左边offer右边,就说他们能获得的面试机会就是我们可望不可即的。当他们在为面试结果焦灼的时候,我们还在为一个面试机会猥琐地追在HR的屁股后面。赶完这家赶下家,只是为了自己的简历别被落在哪个犄角旮旯去了。

  

这就好像找对象一样,如果自己连自己心爱的企业喜欢什么都不知道,不懂得向心爱的企业展示的自己的价值,幻想着能像名校的学生那样等着名企的面试邀请,那还不如回炉重造重考,至少曾经的幻想能变成现实。

  

那么是不是就说双非的研究生没机会了?

  

no,no,no,至少我这个笨蛋的故事就是一个三非小硕追求心上企业并且成功在秋招将自己卖出了月薪五位数的身价,在此奉上4800字90%研究生都不知道的干货,请花10分钟耐心读完,助力和我一样的三非小硕(ps:我觉得现在应该叫三非更合适)在毕业求职大军中,找到心爱的“它”。

  

不只是三非,包括名校的学生都容易产生这样一个误解:

  

考上研究生了,前途一片光明了。

  

考上研究生的确是一个励志的事情,但是这并不等价于毕业以后一切都是一帆风顺的。

  

关于研究生学历,我对它的认知就是当岗位要求出现:“普通高等院校全日制硕士”这个门槛时,自己的简历不会被筛出来,仅此而已。

  

如果这个认知都没有,那么不好意思,这研究生读的还不如本科生。

  

不信,打电话给本科学历要求的面试官,人家八成会来一句:

  

你一个研究生怎么看上我们这么个小公司啊?

  

要么就是,我们要本科生,不需要你这种高端人才。

  

瞬间感觉自己,接受了点暴击。。。

  

  

三非小硕不如名校硕士,不用辩驳了,当面试官不了解一个人的时候,在HR的认知里就是事实。

  

因为这就好像上街买高档商品,当不确定哪里有这种商品时,究竟去大商场买还是去地摊买,答案是显而易见的。

  

当面试官不了解一个人的时候,就好像高档商品在大商场的概率大,自然也会认为,名校的硕士要比三非硕士工作能力强,至少单论考分,名校的硕士考研分数更高。

  

但是,请注意,请注意,请!注!意!

  

这只是HR所认为的事实,不是真正的事实,就算有90%的概率,那至少还有10%的逆转的胜算。毕竟工作不是学校考分,谁考高分谁工作能力强。如果三非小硕硬是把别人的90%的认知嫁接在自己的100%认知上,我还是那句话,重考吧,省时省力。

  

举个例子,假如遇到一个心爱的人,都没来的及表白,就觉的自己会被踹。请问甘心吗?再说,就算被踹了,觉得丢人吗?

  

嫁接到求职上,就是还没向心仪的企业展示自己就认为人家不会要自己,可甘心?努力过了,企业不要自己,是觉得很丢人?

  

如果甘心了,认命了,觉得自己丢人了,那还是重考吧,因为连人往高处走的勇气都丧失了,更别提什么前途不前途的问题了,谁也帮不了。

  

海投≠乱投

  

我不知道别人怎么看,我把乱投称之为研究生求职的作死日常。

  

姑且不说三非小硕如何,名校硕士都不能如此的作。。。

  

在央视新闻调查毕业生特别节目《毕业了》中,有位南大的硕士小哥哥刘笑寒令我印象深刻,最终被一名世界500强的企业录取,在记者跟踪报道时,他跟记者强调了两类问题,一类是就算出身于名校,但只能证明自己不傻,但是找到的工作是不是自己满意的就很难说;另一个就是他强调求职中最容易被淘汰的一类人是:求职意向不明确的人

  

每个岗位都存在差异,当不知道自己能做什么的时候,一份简历投多个岗位会弱化自身的闪光点。

  

图片来源:智联招聘《2020大学生就业力报告》;图片转载自:职域

  

所以咧,正在乱投的三非小硕们,侬在干撒咧。是觉得HR能从那么多简历中慧眼识珠看到乃通用模板的闪光点,还是自己体力倍棒,给每个海投的公司专门写个简历。

  

能够看到这里说明你已经很喜欢我的答案了,请给我点个赞吧,让我充个电,让欧气满满,因为接下来就是超级大!硬!货!了!

  

瓦特?刚上研究生就要想到求职了。

  

是的,你没看错。原因嘛很简单:

  

对于学生来说,如果校招找不到工作,那校招后基本没戏了。校招不是求职的一个起点,而是检验为求职准备如何的一场考试。在这里附个小贴士:我不看好春招,因为很多大企业基本在1月之前就已经定下名额了,春招一般是补招,所以相比之下我更希望各位秋招就把自己卖了。

  

关于考试,自然是准备越早,底气越足了。看到这里很多人都会说,研一上课,导师还要找,哪有时间。

  

请问碎觉时间有没有,每天碎觉前10分钟,就想自己能做什么,想做什么,喜欢做什么。

  

很多应届生被人家问道会做什么的时候,都是一脸懵逼。如果说等到校招时间不够,现在有三年的时间,总能想明白了。

  

不要觉得还早:

  

第一,作为三非小硕,我们连向名校毕业生那样人云亦云哪好就去哪的机会都没有,如果不笨鸟先飞,还不得等到饿死啊

  

第二,人家名校的硕士可能,早早地下手了。。。

  

这位小哥哥叫王翔,这位可以说求职季的赢家了,人家还在秋招奔波的嘶吼,这位已经拿到了好几家左边offer右边,最终被华为录取了,当记者问他有什么致胜秘诀的时候,他回答道:我很早就知道自己干什么了。研一的时候就开始实习。

  

所以,如果不想被饿死,三非小硕,我们都懂的哈。

  

在这里稍微提一下思考的方向:

  

从兴趣出发

  

我一直都认为人可以将自己喜欢的事情做为一种工作,题主如果喜欢写文章,做自媒体也不是不可以,对于自己喜欢的事情,人是愿意为之努力的。

  

从一些基本技能出发

  

题主在学校期间应该有考证,其实可以考虑从这些资格证出发,毕竟有了入门的资格,其实找工作还是有一定方向的。

  

从学历及专业出发

  

从自己所学的专业出发,找与自己所学对口的工作,这是很多人的选择,不多做解释。

  

SWOT分析

  

如果上面的方法依然无法确定自己的想法,建议题主给自己做个SWOT分析。

  

这个其实就跟上一章节第3条对应。

  

我们想去心仪的企业,那么心仪的企业为什么要我们?

  

在这里小蜗有个重点要说:

  

文邹邹的原因是,除了政府岗位,所有企业是以盈利为目的。

  

(ps:公务员和事业编比较特殊,一般不存在差异化)

  

大白话是:一个字,钱;两个字,赚钱;五个字,我们能赚钱

  

所以如果求职时的我们能让企业感觉到我们能立刻赚钱,恭喜自己,完成了10%的逆转,这也是作为三非小硕唯一一个在求职上与名校硕士竞争时实现弯道超车的致胜点。

  

理由很简单,如果说名校学生有90%的概率创造价值,那么我们就要让自己成为100%的概率能创造价值的那个人。

  

那么,该怎么超车呢,在这里小蜗把自己压箱底的亲身经历掏出来与大家分享,表示连渣都不剩了。。。

  

确立目标谁都会说,我只在这里讲怎么确立目标。

  

从研一到研究生毕业中,应该会经历6次校招,排除掉属于自己的那次,应该有4次,所以没事别窝在宿舍里了,多出去走走,不但要在自己学校走走,还要去名校走走,说不定有惊喜啊。

  

我与入职的这家国企的猿粪,左边起源右边于我在研二的时候到处乱晃,然后就在隔壁学校遇到了这家国企设计院的宣讲会。

  

我给自己的职业定位是咨询,但是我又不想去民企。好吧,作为一个小三非,我还挺没有自知之明的。

  

第一反应是:咨询还有国企啊!

  

第二反应是:不刷波存在感都对不起我那个求职的愿望了。

  

所以上吧。于是我回来后,就打开电脑,搜这家企业官网,求职通道有哪些,搜他近几年校招都有什么岗位,每个岗位有什么职责,然后根据自己的能力做个比对。

  

企业校招的时候很难招到那个100%的人。因为90%的学生其实对自己的目标定位不是很清晰,加之大家都没有工作经验,所以HR也很难确谁合适。

  

但是对于求职者,只要时间够,做到100%有难度,但是98%总不难了吧。

  

之所以让大家多走走,其实就是为了了解企业的岗位工作内容,只有了解自己需要什么才知道自己该学什么。

  

打造知识结构就是培养自己的过程。

  

(ps:以下内容首发于左边公众号右边【小蜗笔谈】,如果你喜欢,请尊重版权,转载前做个备注)

  

所谓知识结构就是一个岗位内容中所包含的所有知识所组成的结构。

  

知识结构通常成阶梯式结构。

  

知识结构阶层第一层次:基础知识

  

一个是科学社会知识,包括哲学、语文、政治、经济、艺术及外语等另一个是理化基础知识理论,包括哲学、语文、政治、经济、艺术及外语等。

  

第二层次:基础技术

  

包括制图、电算及实验等技术知识。

  

第三层次:技术理论

  

即技术基础知识,包括专业有关的理论知识。

  

第四层次:专业技术知识

  

每个人的科学素养和能力的不同而呈多种类型。根据知识积累的广度和深度不同,有丰富型知识和贫乏型之分:根据专供目标的多寡,又有多锋型和单峰型之分。

  

单峰丰富型单峰贫乏型

  

举个例子,我的岗位是信息化咨询师,那么我就要了解信息化咨询师的岗位需求,比如概念方案设计,建议书编写,信息系统规划。那么为了这个任务,我就必须要掌握,项目管理,战略管理,工商管理,运营管理,信息化管理等专业知识。这些东西课程可能学校会教,必要的话需要自学。

  

简单来说,暂时去不了大衙门,但是不妨碍自己先学大衙门怎么干活。

  

《2020大学生就业力报告》的相关分析:有相关实习经历(56.0%)、求职目标明确(51.3%)和社会实践经验丰富(44.3%)是毕业生获得左边offer右边的主要原因。(ps:这段数据转载至职域,由于某乎对外网链接管制比较严,所以想要链接的可以私信我。)图片来源:智联招聘《2020大学生就业力报告》;图片转载自:职域

  

关于实习,有几点注意:

  

实习重要的不是一张纸,而是真有那个经历

  

很多人以为签了一张实习协议就觉得万事大吉,这是错的。

  

关于实习,面试官更看重的是有没有胜任岗位的能力,因为书本的知识到底还是理论,需要实践去证明。

  

我在面试过程中递交自己的实习经历时,虽然只有三个月,但是我在内容栏里写下了,7天200家企业的调研报告,10W字建议书执笔6万字。

  

所以,如果实习了,就要有所收获。

  

我实习的时候时间汇总表实习条件太苦,不去了

  

实习生条件说实话挺苦的,距离远,钱少可能还得倒贴。

  

在放弃实习的时候要明白,自己是来学习的,不是来赚钱的。没经验的自己,再苦再累也得吃下去,经验不是那么容易到手的。

  

我可以学习和实习兼顾

  

有这想法的人,不妨问问自己算老几。

  

任何一个企业都不会把任务交给一个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的人。

  

实习时间可以不长,但是要集中,建议最好在暑假。

  

万事具备,只欠东风,所以时机到了,就臭不要脸的向你心仪的企业求爱吧。

  

关于求爱的方式有很多,我只在这里分享我自己的了哈:

  

其实,一开始我就知道国企设计院有名校的门槛,所以我果断就放弃了正式网申的方式,因为有条件限制,我就算投了,也到不了HR的面前。这个我自己在第一轮臭不要脸的时候就体会到了,当时我是研二,翻手机去查这个企业校招的行程单,然后跟到到名校的宣讲会上去递简历,然后嗯哼,你懂的。。。我在4月也就是我上届学生的春招,开始了自己第二轮臭不要脸的追求之路,一开始选择了这家企业的实习生通道,后来才知道这种设计院连实习生都是内推的。

  

后来,我换了个策略,投社招。我当时干了一件矬事,在2个月在前程和智联渠道上一周头一次简历,连投8次,共计16次。。。

  

这招有好有坏,而且如果你没有准备,没有能力,别这么干,会被拉黑的,不过面子里子都不要了,拉黑好像也不算啥。但是对于有准备的人,好处大于坏处。因为社招一般对接的不是人力资源,而是职能部门,他们比较看重工作经验,这也是我建议大家实习的原因,如果你有好好培养自己,这个其实成功的概率很大的。

  

然后就是通过面试,我在6月给自己赢得了一个实习,然后三个月后,企业有内推名额,要求是全日制一类学校的研究生,我的三非小硕证这一刻终于完成它的使命了。然而,天上掉金蛋了,刚好砸我头上了,我在秋招的时候被内!推!转!正!了!

  

也就是说,人家秋招还在晃悠,我已经签约了。

  

看到这里,感谢各位的坚持,因为到最后了。

  

关于双非,乃至三非研究生的命运,用一句话就是:

  

我们不是没有机会,但是这个机会要靠自己主动去争取,若是真的没有路,那就给自己杀出一条血路。

  

你可能感兴趣的内容:

  

我和我公司的故事:你是如何进入中通服咨询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的?有哪些值得分享的经验?

  

关于女毕业生求职:女生,求职之前请学会弯道超车

  

写给职场女小白的回答:女孩子如何提升自己的眼界和格局?

  

关于本科与研究生的区别:哎,感觉自己这研究生上的还不如本科生

  

关于职业定位:迷茫的你,其实与就业只差了个SWOT

  

关于职业规划:顶层设计,赢在起点的制胜法则

  

关于弯道超车(ps:男女通用):女生,求职之前请学会弯道超车

  

以上就是全部了,这篇回答从编辑到排版花费5个小时,听说知乎点赞数影响答案权重,如果你喜欢,请花1秒给我点个赞,为我充个电,让我助你欧气满满,圆梦职场。

  

结尾加个彩蛋,如果你对于在职研究生的申报没有什么方向,可以参考一下以下这个中国政法大学在职硕士研究生的招生简章,里面的流程和条件可以很好的给到你一些方向。

  

结尾加个彩蛋,如果小主对于在职研究生的申报没有方向,可以参考下这个中国政法大学在职研究生的招生简章,里面的流程可以很好的提供一些方向。

  

先看一下研究生入学数据,2017年入学人数约为58万人,2018年入学人数约为60万人。如果这些人都能毕业的话,这就是今年和明年的研究生毕业生数量。从统计数据来看,已经公布的122所双一流高校毕业研究生人数达到30.23万人。也就是说双非研究生是正好是剩下的50%,这两年大约在30万左右。

  

双非研究生就业形势好不好这个问题很笼统。实际情况是要看个人的。不过你要说双非研究生不值得读,那可就直接否定了50%的研究生,事实上我们国家目前大力扩招研究生,侧面说明研究生数量不够多,每年只有双一流那30万毕业生,从人口比例上来看,还是远远不够的。

  

就业形势不同专业,不同地区,不同能力,完全就是两个世界。我见过中部地区双非研究生毕业拿3k月薪的,也见过魔都双非研究生毕业拿到20k月薪的,还见过毕业就失业,待在家中啃老的。你说怎么判断就业形势?不得不说有时人和人的差距只能用云泥之别来形容!

  

我希望看到这个问题和回答的双非研究生,不要被知乎一些阴阳怪气的答主回答干扰。你要明白,一切不过是开始而已,研究生期间好好努力,愿意静下心来搞科研的,多发论文,逆袭top高校读博士。想毕业就工作的,多学点工作技能,抽点时间去实习,比什么都强。如果你现在就杞人忧天的混吃等死,那么毕业就失业的案例说的就是你了。

  

就业形势好不好不是局限在你是否双非!而是取决于你的能力,确实有一些岗位在面试的时候划了一条双一流的线,但是90%以上的岗位根本就没有这些规定。

  

所以,努力充实自己才是真的。

  

本人就是双非的研究生,确切的说是三非,非985,非211,非双一流。正好今年毕业,而且专业是生物化工,四大天坑(环化材生)中妥妥占了两个。不管是找工作,还是读博,还是考公务员都是非常的难。

  

  

1.很多单位的招聘简章上明确表明了,要求本硕均是985,211,最低都是双一流,根本连递简历的资格都没有,连门都进不去,不管你多优秀,直接刷掉

  

2.很多企业或者是地区明确表明双非硕士与985,211本科的同学补贴是一样的

  

3、对于双非的学校,本身来招聘的企业就和名校的企业差很多,我记得我们秋招的双选会上,有个公司老板加员工一共四五个人,而且对我们说是大规模的化妆品厂。此外,学校的就业信息网企业信息少的可怜,特别是疫情期间,半个月更新一条。

  

4.在面试的时候人家会问你,专业呀,排名呀,对于双非的学校,专业的人数是相当的少,我们专业,我这届四个,真是不好意思说自己在专业四人中排名多少多少。

  

(这些都是我自己遇到的坑,如果自己没啥要求,找个工作赚点钱,企业工资不管,工作也是有的,但是这样,个人感觉本科就够用了)

  

二、读博

  

本硕都三非了,如果还想继续深造,都是科研有一定能力的,而且上了这么多年的学,都想往985,211学校申请吧,我们专业大多都是申请考核制了,那就得看个人条件了:

  

1.有些学校要求国内外重点院校毕业,至少本专业在学科评估是B+,才可以申请报考,除非有的学术成果特别突出,恰恰我的专业就没有达到。

  

2.就算你可以申请材料,材料审核在学校评估也是吃亏的,对于下图评分细则,得比985,211学校毕业至少多一篇SCI吧

  

  

3.前面都是材料审核方面,面试话,也是有差异的,除非你足够优秀

  

(确实也有很多双非,甚至三非考上985,211的博士的,确实付出了很多,可能有自己硕士导师帮忙联系,科研水平优秀,情商高等,是金子会发光的)

  

三、公务员

  

这个我个人没考过,但是我室友在准备国考,省考的,笔试就已经很难了,面试也不轻松。但是对于双非友不友好,确实不是了解。

  

毕业真是很让人头疼的事情,不是每个人都有目标明确知道自己从事什么,特别是我这种读了19年学的,没有参加过任何实习的,很难找很难做选择,而且很多单位招聘也就有个岗位名称,料草的写个工作内容,各种五险一金比例呀,人才补贴呀,在签三方的时候都要了解好,希望大家都能找个满意的工作,前程似锦??

  

  

2020年11月17日更新一下

  

最近一段时间好多人找我咨询我这份工作的相关信息,可能大家对我们这些vendor还不是特别了解,不过也确实是这样的,我们比较小众吧。这次更新一下入职几个月以来的一些感受以及工作相关的东西。

  

7月份入职以后才发现PSE团队每年招的新人,真的是非常的少,而且其他同事真的是太优秀了,和他们相比我确实差了不止一个档次,甚至有一段时间一直在怀疑我到底是怎么进来的…………除了一个同事是211和中科院联培毕业的,剩下的人都是来自中上流985学校。我自己都觉得自己在里面特别碍眼……………………

  

入职之后首先进行了很久的教室培训,上课期间每两周都要做presentation,而且还要用英文来讲,这个基本上就是我的死穴了,因为这个没少丢人。你会发现当你身边所有人都非常优秀的时候,自己的菜鸡水平真的格外显眼,从这里我也看到了自己的差距,从PPT的选题构思,到逻辑,到内容,到最后的英文表达,基本上都是被碾压的体无完肤,我已经不记得因为这个熬过多少夜了,也时刻担心着因为太菜被公司裁掉,要不然真的挺丢人的。所以那段时间虽然看似轻松,但是我个人的压力真的很大。

  

十一假期过后,就是所谓的onjobtraining了,其实就是慢慢开始学着去工作了,毕竟前期公司投入了那么多,也该去学着怎么干活了。Ps.因为疫情的原因,近两年估计是不会有海外培训了。每个人都分配了自己的mentor,我也先从最简单的东西开始,慢慢的跟着别人去接触客户,去看别人是优化参数的,是怎么和其他工程师去配合的。

  

这个月也大概感受了一下vendor的工作是什么样的,当然现在入行时间太短了也许感受的还不准,感觉工作忙不忙和个人能力关系蛮大的………………不过相对于其他工作来讲vendor算是比较自由的吧,总体来说有忙有闲。根据不同的产品,不同的客户,面对的不同的Issue,以及不同的个人能力,差别还真的是挺大的。

  

对于AMAT这家公司,起码目前我确实从这里收获了很多,具体的待遇什么的这个没法说,福利的话,外企的福利一向还都不错,具体的也不能多说,氛围的话,也确实很好,当然外企的通病,这里也依然存在。

  

后面的路还有很长,每天要学习的东西真的太多了,先这样吧……………………

  

分割线,以下为原答案

  

想了好久,决定还是来回答一下吧,个人经历只做参考。

  

本人上海某高校四非研究生,17年入学,下周就毕业了,专业是天坑专业,材料科学与工程。按照知乎er来讲应该是惨到不能再惨了。本科学的高分子材料与工程,考研与一志愿失之交臂以后调剂到了现在所在的高校。

  

入学前其实已经不太想搞材料了,但是其他的专业什么也不会(本科毕竟背了好几年名词解释),正好碰上学校有组织去中科院某所联合培养的机会,方向是物理和微电子的方向,我纠结了一下,还是报名去了。在学校上了一学期的专业课,然后18年年初,就离开了学校,去联合培养了。

  

研究所里都是博士,我们几个硕士在里面真的有一点点的尴尬哈哈,而且方向确实偏的比较远,基本上就是从头学起,全靠自学,可是物理这个东西,自学是真的难,跟看天书一样的,光半导体物理,半导体器件,固体物理以及各种光谱学的东西已经把我整的晕头转向了。还好老板比较好,也比较包容我,但是这其中的过程,真的是非常困难和曲折,有一段时间甚至有了退学的想法,因为过得真的很不快乐。直到现在,我也依然不快乐。在师兄和老师的帮助下以及我自己的努力下,总共水了篇文章,以及若干项发明专利。

  

2019年研三开学以后开始找工作,因为要落户的原因,就一直找上海的工作,别提有多难了。之前自学过天线仿真与设计,但是感觉干不过科班的,所以就没往这个方向找。后来我的目标一直是半导体行业,因为材料这个专业也就干半导体钱多一点,为什么不去做物理,前面也讲了,我自己真的自学学不动。于是就想靠着微电子的边,找一份半导体相关的工作,搞搞工艺啥的,因为平时做实验做的也挺多的,fab里面的工艺平时都接触一些,想找个PIE的工作干着。后来又想过去搞IC设计,但是我已经领略过了我糟糕的自学能力,而且本人也确实比较懒,连夜突击学习自己身体吃不消,也感觉根本来不及。

  

因为经济形势的原因,工作很难找,以前师兄们保底的工作,今年都进不去了。算下来投的企业太多了,收到的回复却寥寥无几。尤其是fab厂,中芯,台积电,华虹宏力,华力,都投了一遍。结果发现他们好像更愿意要没有相关经验,专业偏差比较大的学生,郁闷了好久。

  

台积电大概就是告诉我不要双非的学生,只有设备岗要双非的,但是我也不是搞机械的,修设备这个做不了,而且24honcall我也无法接受。其他岗位双非的只要参加过暑期实习的学生,但是我想起来暑假的时候台积电让我去面试实习,我放了人家鸽子,也就没敢提这事。

  

华虹宏力跟我说只要专业相关,别差太远,有研究成果,一般会给面试机会的。于是我跟着华虹宏力跑了5场宣讲会,做了3次笔试题,最后一场同济宣讲会只有30多个人参加吧,结果我还是被刷了,后来看到那场宣讲会的面试名单,我都惊了,名校的学生为什么都来竞争这种岗位了…………后来我自己也明白了,华虹是去不了的,连着5次都不给面试机会,说明我可能真的不行吧。

  

中芯国际直接在我们学校宣讲会抽了面试直通卡,投简历的好像面试的都不多,后来通过师兄内推PIE,师兄告诉我领导不想招非的学生了,于是中芯也作罢。

  

华力后来给了工艺研发的面试,但是当天面试和中国商飞的面试冲突了,我联系华力那边改约,本来答应的好好的,后来却干脆把我的面试取消了,多次联系HR未果,估计是人家觉得面试都要改约,那就干脆别来了。

  

商飞,这个是我一直梦想的单位,因为本人也算是个航空爱好者,虽然专业不太相符,但是宣讲会拿到了面试直通卡,就去参加了面试。面的部门是交付部门,这个部门比较缺人,所以自我感觉有机会。但是面试的时候突然有点后悔了,在面试结束面试官问我还有没有问题的时候,我说我不想去交付部门了,我想去试试复材部门,您能帮我推荐一下么。面试官看了我一眼就把我推到复材部门了,可是我虽然本科搞复材,但是研究生没搞过啊,于是又被刷了。不知道当时自己的脑子是不是秀逗了。

  

后来去面了富士迈精密半导体,太恶心了就不说了。

  

再然后是天马微电子,本来是研发岗位,但是之前被拒的太多了,十分害怕自己再被刷,主动要求改成工艺岗了,待遇挺一般的,而且研发改工艺这个我后来后悔了好久。但是作为保底的公司,我还是签了左边offer右边。

  

中间还面过一家PCB企业,行业内No.1,但是比较冷门,叫AT&S。最后给的是研发岗,但是感觉工资太低了,就没去。面试的时候是一个芬兰的技术主管,没错,纯英文面试,不过这个芬兰人很Nice的,面试过程也挺顺利,笔试的话又做了一份英文试卷,主要是翻译还有写作,以及数学。

  

其实最开始我投过一个挺牛逼的芯片设备供应商AppliedMaterials,岗位是PSE,貌似一直是芯片设备供应商的TOP1,也是vendor中的战斗机。但是真的在外界没什么名气,只是在圈内还有人知晓,圈外知道的更多的是做光刻机的荷兰ASML公司,这真少不了我国自媒体的宣传。在amat面试的时候问的问题太专业了,我是真的硬抗下来的,面试结束问我想去哪里工作,我说只考虑上海。面试官问武汉和合肥考虑不,我回答不考虑。面试结束面试官送我出来的时候告诉我上海这边不怎么要人,武汉和合肥要的多,听完这话我就知道我凉了。而且我也觉得公司肯定看不上我的,虽然amat的待遇在世界五大设备商中相对是比较低的,但是毕竟人家规模第一,又是垄断企业,福利也是相当不错,所以我自己心里还是有逼数的。果不其然半个月后收到了拒绝信,但是后面又提了一句说我进入了备胎池,公司秋招没有HC了,让我等待新的HC下来,也算留了一线生机吧,虽然感觉机会很渺茫。

  

那段时间真的是人生中的低谷,手里只有一份天马的保底,其他处处碰壁。

  

最后又收到了格科微电子的左边offer右边,岗位是产品工程师,笔试题做的我真的头大,不过待遇还挺好的,而且管吃管住,美中不足的就是工作地点在嘉善,我去嘉善看了一圈,感觉还行吧。

  

在格科微左边offer右边下来的前一天,我终于接到了AppliedMaterials的电话,告诉我上海地区新的HC下来了(我估计是前面有人拒了)问我还愿不愿意去,我不假思索就同意了。后来拒掉了格科的左边offer右边,和天马顺利违约,终于签了AppliedMaterials。

  

找工作整个过程是十分痛苦的,不过还好结果还不错。在大佬们看来AMAT的工作待遇可能一般,但是对于我这种四非硕士,还是天坑专业的人来说,已经是非常非常好的结局了。

  

再提一句,双选会上我和KLA的HR聊了好久,后来人家说我英语不好所以没法提供面试机会,我其实压根没想追求面试,KLA的要求远远大于AMAT,我只是想单纯的和HR聊聊这个行业而已哈哈。后来中芯的师兄跟我说他们部门缺人,可以帮我内推,我犹豫了一下也婉拒了。准备去接受资本主义的剥削。

  

最后庆幸我在疫情爆发前找到了工作,疫情下的春招,加上经济萎靡的大环境,真的觉得我们这样的学生没活路了。

  

下周答辩,答辩完以后办理离校,离所手续,然后是落户,租房,上班。学生时代彻底的结束了。

推荐文章

热门文章

最新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