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学生落户上海
留学生上海落户

全国免费咨询热线

18321065021

当前位置:政策资讯 > 最新资讯 > 应届毕业临床医学专硕考基础医学博士是否合适?以后还是想回归临床。?

应届毕业临床医学专硕考基础医学博士是否合适?以后还是想回归临床。?

栏目:最新资讯 人气:0发表时间:2023-02-19

免费提供最新落户政策及一对一落户上海方案

留学生/应届生/非婚子女 落户上海咨询

落户上海咨询二维码  

  

以后还是想回归里面

  

这个问题很复杂。很多人说不到核心问题。

  

具体细节其实很多,我只能笼统说一下。

  

1.本科学位定一级学科。一级学科就是临床医学。

  

而临床本科这个一级学科跟执业医师证绑死的。

  

只有临床医学的本科学历+学士学位,才能考执业医师证。

  

也就是只有临床医学本科,和一些5年制临床亚类的本科(如麻醉学、儿科学等)。特别注意一些四年制的医疗技术专业跟五年制的临床亚类是完全不同的,如医学影像技术和医学影像学。前者对口医技序列,不能考执业医师。

  

执业医师证毫无悬念是最重要的证。没这个证哪怕清华博士毕业,也不能当医生。

  

2.硕士是定二级学科。

  

临床型的临床医学硕士,现在逐渐跟规培绑定了(不同地方有区别,但大趋势如此)。

  

科研型的临床医学硕士,不能减少规培年限。

  

规培证,对2015年以后的人来说,是目前第二重要的证。

  

硕士确定了二级学科后,专科方向就定了。

  

外科规培证才能干外科,才能去考外科中级。

  

没这个证也能干外科,但只能一辈子打下手。

  

另外,以前只要单位和本地卫健委同意,是可以变更执业范围的。

  

规培之后理论上已经不行了,变更执业范围理论上就要重新规培,否则职称没法评(实际过程中肯定还有空子可以钻)。

  

比较常见的问题就是麻醉学和影像学。以前内外科硕士,留不下时直接改到麻醉或者影像了。现在要重新规培,成本太高,很多人不愿意。不过国家也增加了这些专业的本科招生。

  

有很多小的窍门,也预示着未来可能的变化:

  

比如神经内科就不是大内科基地,自己有一套体系。

  

而肿瘤学虽是二级学科,放射肿瘤(也就是放疗科)是独立的基地。但肿瘤内科没独立,要去大内科。

  

现在肿瘤内科的人,不能考放射肿瘤学的职称,也就是不能做放疗的。

  

未来有没有可能抗肿瘤药物分级管理?管制类的抗肿瘤药物必须要肿瘤学的高级职称才能开?谁也不知道。

  

权限和资质,越来越重要。

  

临床的事,不是你能干就可以干的,先要问你有没有资质和权限。

  

3.博士学位已经到三级学科了。其实意义已经不大。因为只有大内科和大外科才有真正意义的三级学科。

  

目前是想把专业博士跟专培绑定。但这个难度很大。因为支持的科室不多。

  

所以,不同于本科和硕士,临床博士学历对业务权限影响不大。

  

4.临床医学硕士学位/博士学位,不论专业型还是临床型,在需要这个学位时,是同等有效的。但非临床的学位就会受限。

  

比如,招聘要求研究生,那临床类的硕士就行。招聘博士,也需要临床类的博士。

  

高级职称报名的年限,是本科5年硕士4年博士2年。也是针对临床的硕士博士。

  

少数情况下会宽限到医学大类的硕士/博士。这时候基础医学就有用了。但这种情况极少。一般是病理、检验这类科室。

  

也就是说临床硕士+生理学博士,主治也要4年才能考副高。而临床博士可能2年就行。

  

但很多省份已经改革,本科以上一视同仁。博士不能缩减年限。

  

这个制度的初衷是临床博士3年+工作2年=5年,这样跟本科的年限没有区别,读博不减少晋升时限。但现在晋升普遍延迟、临床博士经常3年不上临床,所以这个制度已经没有意义。

  

如果临床博士不能缩减晋升年限,相对于非临床博士就没有太多制度上的刚性优势了。

  

5.临床和非临床博士的资源对比

  

由于现在临床博士基本也是呆实验室,很难上临床,所以临床经验方面没什么太大意义了。

  

临床博士相对于非临床,最大的优势还是导师和师兄弟。这帮人都是一个专业,未来都成为一个区域的骨干力量。这种横向的资源优势是非临床博士不可比拟的。

  

学术最后都得混圈子。同门师兄弟加持,抱团肯定比单打独斗强。

  

非临床博士也有自己的优势。

  

最常见是生物系或者其他生物相关的基础医学系,这种一般科研技能比较扎实一些,科研资源多,今后有可以长期合作的对象。

  

基础医学院还有一个特别优势,就是很多导师往往会担任医学院/医科大学的行政职务,有教学方面的资源。

  

比较少见的是流行病学/公卫的博士。现在风向已经变成强调临床研究了。懂行的领导已经开始青睐流行病学/公卫背景的人了。

  

医学硕士+流行病学博士的title,设计临床研究的信服度都要高一截。这才是差异化竞争。

  

此外,公卫背景的人,进入医疗管理部门的比例也越来越高,尤其新冠以后,国家比较重视这块的人才。也就是说,公卫的兄弟姐妹们,可能会大量去医院后勤/卫健委/医保局这些部门。县官不如现管。

  

当然,MD也可以去读个在职硕士,叠个MPH的title。目前这么有想法的人还是少。

  

最强的还是工科博士,如计算机或者生物医学工程之类的。这个直接就能研发了。今后工作中不需要自己去鼓捣,只要建立桥梁,把临床需求告诉那帮工科的人就行。这也是目前国家推崇的方向。有很多交叉学科的经费可以拿。

  

这条路的难点在于工科博士难毕业....除非自己有相当的基础,否则基本上不太可能。但正因为稀缺,其价值才高,不论临床还是工业届。

  

其他的博士就很非主流了。有想法的人才去。

  

6.总的来说,博士已经是高级专业技术人才了,读的时候已经25往上,读完已经人到中年了。

  

既往博士的发展整体上高于硕士,是因为狠下心去读博的人,一般都是有抱负的人。肯坚持,豁得出去。很多人都是家里小孩一两岁,自己在外地读书的。以前医学博士毕业条件也不算高,这些人都能平衡自己的专业发展。

  

现在应届直接读博的人越来越多,博士毕业条件也水涨船高。很多人是因为找不到好的工作,就去挤破头读,而后面要去哪个级别的医院、做什么东西,其实也没想清楚。

  

毕竟养老鼠跟看病开刀是两回事,30多岁上有老下有小,跟25岁也不是同一个状态。

  

我见过顶级名校博士科研职称都很快,但兜兜转转半天,临床压根学不会的。也见过海归博士在科里打杂,然后临床科研都耽误了。

  

想明白自己今后干什么、有意识的积累该方面的资源最重要。

  

读博是手段,不是目的。

推荐文章

热门文章

最新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