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学生落户上海
留学生上海落户

全国免费咨询热线

18321065021

当前位置:政策资讯 > 最新资讯 > 致所有处于困境中的研究生们:活着,比什么都重要!

致所有处于困境中的研究生们:活着,比什么都重要!

栏目:最新资讯 人气:0发表时间:2023-02-26

免费提供最新落户政策及一对一落户上海方案

留学生/应届生/非婚子女 落户上海咨询

落户上海咨询二维码  

  

研究生自杀,永远是一个令人伤痛的话题,原本不想太多提及。

  

可是,11月23日,辽宁工程技术大学34岁研究生谢鹏倒在了自习室里,再也没有起来。死亡原因是:心源性猝死

  

听到这一消息,原来也成天泡在实验室里的我,不禁有些心酸,写了一篇题为《猝死与自杀的硕博研究生们,究竟在过着怎样的生活?》的文章。

  

文章只是想让人们更多地了解研究生的生活状态,发出之后,不仅有很多研究生和教授留言,更还有研究生的家长留言交流。

  

一位网名为“竹林听雨”的家长写道:

  

“我的孩子也在读研,很希望社会多关注一下研究生们的身心健康。孩子给我说,经常晚上两三点才睡,很担心他的身体健康。

  

我告诉他一定要劳逸结合,首先要保证有一个健康的体魄,但是面对要读大量的文献,要做大量的实验,他们真的没时间去锻炼,很心疼孩子。”

  

家长是孩子的那份心疼尽在字里行间。于是,还是决定把“研究生自杀”这一话题再与大家探讨一下。

  

01自杀是会传染的!

  

由于身处南京,所以对南京高校的这些新闻尤为关注。

  

2021年4月8日,南京大学仙林校区19栋又一位女博士跳楼身亡。半年内,这栋楼已经有两位跳楼、一位烧炭身亡。

  

  

2020年9月19日,南大仙林校区19栋,女博士跳楼。

  

2020年12月4日,南大仙林校区19栋,女研究生烧炭自杀。

  

2021年3月13日,南大鼓楼校区南园六舍,男研究生跳楼。

  

2021年4月8日,南大仙林校区19栋,女研究生跳楼。

  

短短半年时间,已经第四起了。

  

  

又一条鲜活的生命,就这样走了。

  

这令人又不禁联想起,去年震惊学生圈的一起自杀事件:

  

2020年10月13日凌晨2点,一条麻绳,一副铁架,一封长篇遗书,一句淡淡的“再见”。

  

大连理工一位网名“红烧土豆叶”的研三男生,在实验室中,将自己的生命永远定格在了25岁。

  

  

研究生自杀,这是一个令人痛心而又无法回避的问题。因为,每隔很短的时间,就有一条鲜活的生命,被主人自己终结。

  

2020年9月,上海交通大学自动化学院一名研究生,在宿舍内上吊自杀;

  

2020年9月,浙江大学动物科学院一位女博士,在寝室内烧炭自杀;

  

2020年9月19日晚10点左右,南京大学仙林校区一位女博士,从19栋跳楼自杀;

  

……

  

据不完全统计,自20205月12月,仅网上公开信息,就有51位中国高校学生自杀。

  

与此同时,近年来,留学生自杀的新闻也是屡见不鲜:

  

2015年1月,耶鲁大学中国留学生王璐畅从金门大桥跳入旧金山湾自杀;

  

2016年1月,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就读的研究生张某疑跳崖自杀,半年后警方才找到她的尸体;

  

2017年3月,密歇根大学在读博士荣欣跳机自杀,据悉,荣欣国内毕业于清华大学,原计划于2017年毕业;

  

2017年6月18日,刚刚毕业于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的中国留学生赵义宁在科罗拉多大桥跳海自尽;

  

……

  

由此可见,对研究生群体来说,自杀并不是个例,俨然已经成为一种不良趋势。

  

有一位知乎网友曾说:自杀是会传染的

  

为什么这样讲?

  

他说,他们学校的一个校区,在短短一个月之间就有5人跳楼。大家心理压力都特别大,论文都写不出来,工作也都找不到。

  

但不知不间,原本有胆量自杀的学生,经这样染,就仿佛带了个头,停不下来了。话还没说完几天,院里又一个男生跳楼了……

  

国内曾对高校学生自杀进行过专门的研究,结果表明:

  

从年龄上讲,自杀是15~34岁人群最主要的死因。在学生群体中,年龄大于25岁的学生,比年龄小于25岁的学生的自杀率要明显高;在大学生群体中,20~24岁的学生尤其是研究生自杀人数最多

  

从性格上讲,自杀意念在情绪稳定性比较差,具有高怀疑性、忧虑性与紧张性的性格特征的学生更容易出现。

  

从性别上讲,女研究生的自杀率比男研究生高。

  

从年级上讲,年级越高自杀意念的发生率越高,这可能与年级越高面临的毕业、就业的现实压力越大相关。

  

而另一项小型研究的调查结果更令人感到胆寒:7.3%的研究生调查对象曾想过自杀;2.3%正在计划自杀!!!

  

其实,自杀并不是中国学生才有,外国学生同样如此。

  

据统计,美国大学平均每年约有1100名本科生自杀。美国著名的心理学杂志《职业心理学:研究与实践》曾经做过调查,在四年制大学中,有6%的在读本科生和4%的在读研究生“曾考虑过自杀”。

  

02研究生为什么想哭?

  

或许有人认为:失意研究生才会选择结束自己的生命。

  

事实上,选择自杀的研究生,很多都是被“学霸光环”所笼罩,他们很多是保研、直博到985名校甚至国外高校,都是“别人家的孩子”。

  

在别人的眼中,他们的未来或许比很多人要好过的多,为什么这么想不开?这肯定是很多人心中的疑惑。

  

2018年10月跳入钱塘江的浙大化工博士侯某,在他最后的朋友圈里,我们或许可以找到答案:

  

“可能我只是不太喜欢,也不太适合这个世界,所以再也不想多做停留了。不想再假装,也不愿再撒谎,只想做我自己而已,是真的难。

  

……

  

所以单纯就是有那么点累了,所以就算了。走啦各位,勿念。此生缘尽,只愿没有来生。”

  

  

对这个世界该有多失望,才会令他说出那句:“此生缘尽,只愿没有来生”啊?

  

读研读博的压力之大,很多人都有切身体会。在知乎上,关于“XX大学有没有一个能哭的地方”的问题和回答非常之多。

  

  

为什么想哭?

  

因为,研究生们长年累月泡在实验室,终日和书本、和文献、和器材、和电脑打交道,一整天不需要说一句话。有时想找人倾诉,却发现周围本就狭小的朋友圈,没人有时间陪着聊天。

  

有一位研究生回忆自己的亲身经历,刚入门后,他跟师姐学习动物实验。师姐对他说:“你能来陪我真是太好了你来之前,我每天都跟小鼠说话。”

  

他当时觉得:妈呀,师姐已经疯了啊

  

可是等师姐毕业后,就变成他每天跟小鼠说话:

  

就属你最不听话!”

  

“你怎么又瘦啦?又不好吃东西。”

  

大家配合点,赶紧弄完我们各回各家

  

还有一名研究生在做了好久好久的实验,终于拿到了最终的data。去清理冰箱之际,向用完的sample一一告别:

  

“Fuckyouandyou,andyouandyou,andespeciallyyou!”

  

03反抗形式,往往就只有一个“忍”

  

是,人孤独久了,会出毛病的。

  

国际权威杂志《自然》2018年发表的一份报告表明,研究生患抑郁和焦虑的可能性比一般人群高6倍。其中,41%的研究生达到中度或重度焦虑,39%的研究生则有中度至重度抑郁。

  

同时,《自然》每隔两年会对全球的研究生进行一次调查,2019年有超过6300名研究生参与了该调查,其中有近700名来自中国。结果显示,全球范围内有36%的研究生曾因为压力导致的抑郁去寻求过帮助。

  

  

在我国,浙江工业大学教育科学与技术学院的一项研究发现,以浙江省为例,在被调查的500名在读全日制硕士研究生中,轻度抑郁占8.6%,中度与重度抑郁占7%。

  

耶鲁大学研究人员也曾发布一项调查数据,45%在耶鲁学习的中国留学生,认为自己有抑郁症状,29%中国留学生表示自己有焦虑症状,另外,在一些澳洲、英国的高校调查中也收到类似的反馈。

  

研究者指出,心理上最容易产生抑郁的,恰恰是那些“上进生”。

  

一位来自985大学的学生这样描述自己的压力源:身边的同龄人都很优秀,或者过得非常有意义,而自己却始终追赶不上。相形见绌之下,被裹挟在焦虑、嫉妒、愤怒、自责之中。

  

如此可见,研究生产生抑郁并有自杀倾向的缘由,是多种多样的。

  

学术境艰难,首当其冲

  

作为科研型学位,尤其对博士来说,必须在攻读期间作出原创性研究成果,并且在学界发表一篇甚至多篇高质量的paper才能够顺利毕业。

  

而这个“研究”的过程,基本都要博士生一个人来完成。正如有的博士说:博士就是在荒山野岭中,独自开出一条以前没人走过的路是在茫茫原野上,学习打一只看不到的活兔子

  

  

有一位博士师兄,辛辛苦苦三四年做一个课题,但是一直都得不到有意义的数据,就只能这样干耗着,无法毕业。

  

还有一个生物学方向的师姐,花了五年的时间做一个课题,但在换了一次原料供应商之后,实验数据突然全部偏移,完全一样的程序就是得不出原来的结果……

  

所以,对研究生们来说,有时候能不能拿到毕业证,完全是靠运气的。

  

曾经在知乎上看到有人问:

  

  

博士生总调侃自己是“博士狗”可能不止是学业压力大累成“狗”,可能还是因为,自己的脖子上总是有个项圈,项圈上有条绳儿,握着绳儿那端的,是导师。

  

研究生若想顺利毕业,一方面要选择一个好的研究方向,另外一方面也要跟对一个好的导师。

  

好的导师,是可遇不可求的。

  

武汉理工大学研三学生陶崇园,原本有着大好的前途,竟在自己的母亲的面前,纵身一跃,从高楼坠下。

  

他留在世间的最后一句话是:“妈妈,我受不了了,我真的不知道该如何摆脱王攀老师”。

  

  

将他一步步逼上了绝路的不是别人,就是他的导师王攀

  

导师掌握着对研究生的生杀大权,掌握着研究生的精力支配权、时间分配权和补助分发权。

  

“坏导师研究生现存反抗形式,往往有一个字“忍”

  

  

而忍的时间长击垮的是自己只能选择极端的方式来解脱。

  

除了学业和导师,让研究生们选择不归路的,还有众多不堪重负的期许,溺亡于西安灞河的寒门博士杨宝德,就是其中一例。

  

他的家人回忆,孩子读博后,跟家人的交流越来越少,每次打电话也越来越短;他的好友也表示,杨宝德“脸上的笑容变少了”

  

纵使有种种问题和一肚子烦恼,杨宝德对家人永远都是“报喜不报忧”这可能一是因为高考失利,他始终卯着劲儿,想通过硕士和博士期间的成就“找”回来;二是因为,杨宝德知道,他今天孤独远行,承载着的是千里之外家人的无限期许。

  

  

杨宝德的学业成功,让父母成了“人上人”,他亲手给父母戴上了勋章;更有甚者,这一个博士肩上担起的可能不仅是父母的荣誉,还有爷爷奶奶七大姑八大姨,乃至全村、全镇。

  

背着这么多光环走上神坛,他不敢让家人担心,他不能说:妈妈,我在外面遇到困难了爸爸,我坚持不下去了”

  

他不善表达,没有寻找合适的发泄渠道,只能让矛盾和纠结在自己的怀里逐渐发酵,最终走上了绝路。

  

04研究生们已经“毫无退路”

  

有人或许会说坚持不下,就选择退学啊,何必选择归路?

  

Quit(退学),这是研究生们聚会聊天时永恒的一个话题。

  

无数人背地里偷偷地研究过学校的退学流程,甚至有人已经写好了退学申请书。只是在抽屉里放了几个月甚至几年,还是拿不定主意,到底该不该交。

  

这一切源于研究生已经“毫无退路”。

  

因为,无论你读了四年还是七年,一旦选择退学,就等于重新开始,之前做过的一切研究都失去了意义。没有研究成果,拿不到学位,又耗尽了青春,还要陷入没有工作经验的窘境。

  

而这一时期,同龄人或者选择进入职场拼搏,或选择相夫教子的家庭生活。之前的同学有的创业公司上市,有的二胎都上了幼儿园,有的微商发家、坐拥千万,有的享受着豪车、洋房。

  

而你所拥有的,就是那几篇有影响因子的论文,有的甚至连一篇论文也没有。

  

虽然嘴上不说,你的心里多少都会有同辈压力(peerpressure)。

  

但大多数时候,因为倔强的骄傲,你还是会故作轻松地笑着说:“我过得很好哦”

  

  

或者还会宽慰自己:别人挣再多钱,没文化也不过是“土豪”而已,有多少暴发户削尖脑袋想来高校镀金的,我学历比他们高,所以还是比他们牛……

  

研究生们常说:自己选择的路,已经无法回头,跪着也要走完。

  

然而,付出和回报不成正比,看不到未来的方向,对接下来的人生感到迷茫,这些情况在研究生群体中比比皆是。

  

有时候摧毁一个人的,根本不是突然的厄运,而是日子如钝刀割肉般日复一日琐碎的无望,直到再也支撑不住。

  

但是,选择,你自己是痛快了,但留给人的,却是无尽的痛。

  

位南邮自杀的同学,你没有听到母亲坐在你纵跳下处,撕心裂肺的哭喊声?

  

  

05活着,比什么都重要!

  

其实,研究生选择自杀,是因为承受不住现有的学业压力。但是,要知道,即使获得博士、硕士学位,走入社会,会面临同甚至更大的工作压力。

  

几年前,蔡康永作为《真情指数》节目的主持人,采访功夫巨星成龙。面对“铮铮铁汉”,蔡康永的第一个问题是:“拍电影累不累呀?”

  

这样一个看似简单的问题,却让三番五次搏命拍电影的成龙留下了眼泪。据说,那次采访中,成龙整整哭了5分钟

  

  

是怎样的辛酸与苦楚,才能让一个男人在大庭广众下崩溃哭泣……

  

还记得之前,有个关于“男子醉倒地铁站痛哭”的话题,上了微博热搜。

  

在南京地铁站里,一个西装革履的小伙子醉倒在地上。民警上前询问时,他靠着柱子,开始嚎啕大哭:

  

“我和老婆来南京打工,几年了,什么苦都尝遍了。为了签单,天天陪客户喝酒。我真的不会喝酒,不会喝酒……”

  

  

身边的民警一边安慰他,一边联系他的家属。

  

没过多久,他的妻子赶来了,并没有埋怨,而是蹲下身子,紧紧地抱住了他……

  

深夜一家医院门口,一位医生无力地扶着墙壁伤心大哭。他花了那么多心思、付出了那么多努力,最后,还是没有挽回那个19岁的年轻生命……

  

  

诚然,每个都有压力,但压力的大小是相对的——同样的工作,有人备受折磨生不如死,有人乐在其中甘之如饴

  

准备自杀的你应当明白,读研只是自我充实的旅程,完成学业并不是人生的首要目标,

  

死亡其实不是解脱,能坦然的面对所有喜怒哀乐才是。

  

研究生生活虽然很艰难,但你要相信,所有的难过,难是难,但总会过去,你只管努力。

  

多年后的某一天,当你回忆起当年那些想让你自杀的人和事,就会发现,当时再难的坎,看来似乎也不过如此。

  

最后,想给正准备自杀的研究生,推荐日本歌手中岛美嘉的一首名为《曾经我也想过一了百了》的歌。

  

  

这首歌直白地说着死亡,但却是在给人力量继续活着。现场版里,中岛美嘉以一种固执又坚毅的姿势,仰着头唱完。

  

最后屏幕上映出她写给所有人的信:

  

为了描写浓烈的希望,就必须先描写深层的黑暗。

  

人生亦是如此,希望听到最后的你,能积极的活着。

  

逝者安息,生者坚强!

  

欢迎关注【研究生的酸甜苦辣咸】号,坚持每日更新,与一位不“误”正业博士后,分享心得,共同前行......

  

举报/反馈

推荐文章

热门文章

最新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