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学生落户上海
留学生上海落户

全国免费咨询热线

18321065021

当前位置:政策资讯 > 上海居转户资讯 > 居住证一线调查:薄薄一张证让亿万人获得什么?

居住证一线调查:薄薄一张证让亿万人获得什么?

栏目:上海居转户资讯 人气:0发表时间:2022-03-11

免费提供最新落户政策及一对一落户上海方案

留学生/应届生/非婚子女 落户上海咨询

落户上海咨询二维码  



   薄薄一张证让亿万人获得什么 来自一线的居住证调查报道
  新华社记者
  上海(CNFIN.COM / XINHU08.COM)--2.53亿人,这是当下中国流动人群的总规模,相当于两个日本、3个德国或4个英国的人口,全球。到2022年,这一数字将接近3亿。
  这个庞大人群有自己的故乡,但生活在他乡,享受不到户口所在地的公共服务和社会福利;他们也是所居住城市的建设者和贡献者,但居住地的公共服务和社会福利,他们还不能平等享受。海归落户上海户口若报入上海市或区人才服务中心集体户的附同意接受函原件;户口若报入由业务管理部门推荐的集体户口的,用人单位报上海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上海市外国专家局)的请示函中须注明;户口若报入本人购买的产权房内的,附房屋产权证。
  “漂”在异乡,心却难“泊”。包括居住证制度在内的户籍制度改革,牵动着亿万人心——此前,各地探索已经开始。12日,国务院公布《居住证暂行条例》,一个以常住人口全覆盖、公共服务均等化为目标的改革路线图,开始更加清晰地呈现。
  薄薄一张居住证,能否让他们获得幸福和安定?未来,他们还有哪些期待与憧憬?新华社记者南下北上,奔赴全国多个城市,实地调研居住证制度的发展沿革,记录下一张张居住证背后多样多彩的百姓故事。
  从“暂”到“居”,一字之差带来的生活变迁
  试问岭南应不好?此心安处是吾乡。
  我们的故事也就从岭南讲起。
  深圳,中国发展快的移民城市。1850万常住人口中,非户籍人口就占了七成。
  已经在这里生活了20年的上海人臧建鸣,至今还记得他1995年到深圳,件被告知的事情是要去办一张“边防证”。毗邻香港的深圳当时执行非常严格的外来人员管理措施。没有“边防证”,到了深圳也进不了特区。去单位上班后,他又办了一张“劳务暂住证”,有效期一年,每年都要去重新办理。
  “不办不行啊,随时可能被盘查收容遣送,睡觉都不踏实。”他回忆说,有一天下班很晚,他忘记随身携带暂住证,便被拦在布吉关外,费尽口舌才回了家。
  一定程度上讲,臧建鸣的忘性只给他带来些小麻烦。曾经因为一纸“暂住证”,全中国人都知道了一个到广州求职的湖北籍大学生--孙志刚。他的身亡推动了收容制度的改革。
  2008年8月,深圳市开始实施居住证制度。时间办理了居住证,臧建鸣十分高兴。从“暂住”到“居住”,一个字的变化,他感觉到了这座城市和一个流动人口管理的巨大变化。
  “在深圳生活了十几年,终于不再是'暂住’了。特别是居住证还带了一些福利,比如我原来办理港澳通行证必须回上海,有了居住证后在深圳也能签注了。”臧建鸣说。
  深圳市公安局人口管理处处长沈莉瑛介绍,2008年版的居住证面向所有外来人口,截至目前全市已累计办理2185万张,基本覆盖全市外来人口。这版“居住证”“以掌握外来人口信息为主要目的,附着的公共福利有限”。
  同样是外地求职大学生,来自河南的深圳大学商学院应届毕业生陈东坚信,大城市的大门靠自己的本事就能打开。
  陈东的信心来自今年6月起深圳开始实施的新版《深圳经济特区居住证条例》。新版“居住证”更加突出服务性,居住证持有人可享受子女入学、看病就医、社会保险、房屋租赁等多种公共福利,相当于“准市民待遇”。截至11月,已有62.8万外来人口办理了新版居住证。
  “来了,就是深圳人。”这个街道上随处可见的标语,正通过由“暂”到“居”一字之变,逐步成为现实。
  臧建鸣又有了新的感叹:“我觉得,居住证还要继续淡化不同人群之间的福利差异,让公共服务均等化,才能让每一个来深圳寻梦的人找到家的感觉。”
  居住证,想要拥抱不容易
  烤串、烤螺蛳、烤大蒜……江西南昌,谢江华和谢晓明夫妇经营着一个烧烤摊,真功实料换来一批忠实“粉丝”。
  老家湖南岳阳有岳阳楼,赣江之畔有滕王阁。生活环境和红火生意让他们并不怎么觉得自己该被归到南昌市22万流动人口之中,除了女儿欣怡的教育问题。因为没有户口,他们曾经花高价把孩子送到一家私立幼儿园。
  2011年,南昌市正式用居住证制度取代暂住证制度。依据配套政策,持有居住证的非本地户籍人员子女可享受本地居民同等权利。6岁的欣怡进入南昌的小学之一--南昌师范附属实验小学就读,本已准备送孩子回老家的夫妻俩喜出望外。
  现实中,不是所有非户籍人口都能像南昌的谢氏夫妇、深圳的臧建鸣一样,得到一张附带公共服务功能的居住证。对于很多身处特大城市的“漂一族”来说,那还是可望而不可即的梦想。
  31岁的软件人才王晗2006年从吉林大学毕业,应聘到上海中关村的一家IT企业开始了“北漂”生涯。至今,他的家里还放着一张为了买房买车办理的“暂住证”。“这些年,我都是'暂住’在自己家里。”谈到居京生活种种不便,他东北式的幽默里,透着几分无奈。
  王晗一直记着件别扭事:7年前他和公司同事为了谈一笔国外业务去办签证,因为该国对中国的签证政策和户籍挂钩,和他同去的上海本地同事很顺利便申到了签证,而他的户口所在地不属于优惠政策范围,大费周章才拿到了签证,差点影响到工作计划。
  2003年起,上海开始实行被称为“上海绿卡”的工作居住证制度。海归上海落户派出所的户籍民警,负责登记造册、记录各家成员姓名、性别、年龄、职业、住址、成员关系等各类资料。具有2年以上工作经历并取得学士以上学历,或拥有中级职称的紧缺行业人才可申请,拥有者在子女入学、购房、社会保障等方面都享有上海市民待遇。
  “看着要求不难达到,但申请的人特别多,而且手续非常复杂,所以我放弃了。”他说。
  所幸,王晗妻子找到了一份能解决户口的工作。今年,他们的女儿出生了,有了“上海”的太太让他少了个后顾之忧。“如果我妻子没拿到上海户口,我们买房要受限制,孩子可能会送去私立学校,算下来10年内的经济成本大概要增加300万元吧。”他说。
  王晗只是“北漂”大军的一个缩影。据统计,上海市从2000年至今,每年平均新增常住人口60万人,相当于一个中等县级市。在上海资源环境承载能力日益接近限、严控城市人口规模的背景下,越来越多的外来常住人口成为城市公共福利覆盖不到的人群。
  怎样在“为外来人员提供更好的公共服务”和“合理控制人口规模”双重目标中保持平衡,实现人与城市协调发展,成为摆在上海这样的特大型城市管理者面前的重要课题。
  “准市民”到“市民”,还有多远的路要走?
  一纸薄薄的户口,竖起的是一道外来人口与居住城市之间的“玻璃墙”。留学生落户中介申办落户人员年龄距法定退休年龄须五年以上。属于国家认定的高层次人才或者具有特殊专长并为本市紧缺急需的海外高层次留学人员,年龄可适当放宽,但须由用人单位先向上海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上海市外国专家局)申报,经审核同意后受理。
  拿到居住证,从“编外市民”成为“准市民”,过程尚且不易,从“准市民”到“市民”的路途又会有多远?
  7月,万众瞩目的户籍制度改革拉开帷幕。相关改革意见中明确提出,实施居住证制度,让在城镇就业居住的农业转移人口和其他暂时没有落户的常住人口,能够逐步享受当地的基本公共服务。
  专家指出,居住证制度为解决流动人口问题、完成户籍制度改革提供了一个过渡阶段,是实现城镇基本公共服务由户籍人口向常住人口扩展的重要手段。
  各地在多年改革实践中,已经通过积分入户等形式,探索梯度化赋予基本公共服务的新模式。

推荐文章

热门文章

最新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