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学生落户上海
留学生上海落户

全国免费咨询热线

18321065021

当前位置:政策资讯 > 上海居转户资讯 > 博士生可安排300平别墅一幢!某村重磅引才一反多地人才政策收紧趋势

博士生可安排300平别墅一幢!某村重磅引才一反多地人才政策收紧趋势

栏目:上海居转户资讯 人气:0发表时间:2023-01-28

免费提供最新落户政策及一对一落户上海方案

留学生/应届生/非婚子女 落户上海咨询

落户上海咨询二维码  

  

↑↑↑关注柳叶刀学术↑↑↑

  

本文系募格课堂整合。参考来源:浙江在线、东阳花园村、科学网、21世纪经济报道、深圳特区报

  

日前,浙江某村公示去年人才引进成果:符合人才政策的博士研究生、硕士研究生、“双一流”高校本科生等135人,按照每年发放1万元至6万元奖金的待遇,奖励现金211万元。

  

  

图源:都市快报报道

  

奖励211万年终奖?300平米以上别墅?其实早在2018年该村的人才招聘条例中明确规定:引进的博士后全日制博士生,还可安排300平方米以上的别墅一幢,在花园集团服务15周年以上的,所有权归本人!你心动了吗~

  

你难道不好奇,什么样的村子如此重视人才,还将重点放在了吸纳硕博人群等高知分子上?

  

这个位于浙江省东阳市的南马镇花园村,绝非我们常规印象中的农村,作为“全国十大名村”之一的它拥有高层住宅、高档剧院、等级医院、生态公园、商业中心等应有尽有。2017年,花园村实现营业收入520.63亿元,村民人均年收入达12万元,简直高出博士生年补助好多倍

  

  

花园村的真实景象图源:资料供图

  

2018年,花园村公布了大力引进高级人才的福利政策,均在发布的《关于引进高级人才落户花园村相关政策的通知》中有所体现:

  

全日制博士生在花园集团工作的,每年奖励5万元,工作满4周年以上的可以落户花园村并享受村民待遇;博士后在花园集团工作的,每年奖励6万元,工作满3周年以上的可以落户花园村并享受村民待遇。

  

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在花园集团工作的,每年奖励1万元,工作满6周年以上的可以落户花园村并享受村民待遇,花园集团给予一次性发放人才购房券40万元;全日制“双一流”高校本科毕业生在花园集团工作的,每年奖励1万元,工作满6周年以上的可以落户花园村并享受村民待遇,花园集团给予一次性发放人才购房券30万元

  

其中多次提及的享受村民待遇,具体是指什么呢?

  

包括回村创业的博士生每年奖励5万元研究生每年奖励2万元一本本科生每年奖励1万元;此外,花园村全村建立和健全了医保、社保和养老等保障体系,村民享有建房补贴、奖学金制度、数字电视收视费(单向和双向)、电话月租费、特困户补助等30多项劳保福利、子女上学实行16年免费教育制,从幼儿园到高中书学费全免、每人每月发放大米、猪肉、鸡蛋以及食用油等、开通免费公交车等一系列较为健全的福利待遇。

  

━━━━━

  

多地出现人才政策紧收趋势

  

因为国家政策的扶持,花园村“出手阔绰”招揽人才,为的是加快本地的发展,然而反观多个经济发展迅猛的大城市,近日却出现了人才政策“刹车”的趋势。

  

最近,深圳同时收紧人口落户和人才补贴政策,引发外界广泛关注:

  

5月28日,深圳人社局发布《关于高层次人才业务、新引进人才租房和生活补贴业务相关安排的公告》(以下简称“公告”),《公告》指出,市、区人力资源部门对2021年8月31日及之前引进的人才按原规定受理申请,对2021年9月1日及之后新引进人才不再受理发放租房和生活补贴

  

  

5月25日,深圳市发改委公布了《户籍迁入若干规定(征求意见稿)》,夫妻投靠基本要求由结婚时间及被投靠人入深户时间满2年调整为满5年,并增加高层次人才、高级职称、高级技师和硕士以上学历人员原则上只享受一次不受时间限制优先解决配偶随迁问题的条件

  

  

杭州人才购房政策又一次收紧:

  

今年4月,杭州市房管部门相关人士表示:根据最新政策,高层次人才家庭左边落户杭州右边须满5年方可购买第二套房

  

  

图源:钱江晚报

  

自去年4月1日杭州推行人才优先摇号政策至今,杭州已多次升级对人才摇号的限制,根据通知,虽然提到的人才优先倾斜为“首套房”,但在开发商的摇号公示之中,多为“无房家庭”字眼,可见关于高层次人才摇号的投诉和建议也呈直线上涨趋势。目前杭州人才除了享受首套优先购房和购房补贴外,其他政策和普通购房者一致。

  

今年年初南京人才落户、购房新政收紧:

  

落户新政中提出的明确变化是:硕士研究生及以上学历(没有年龄限制);45周岁以下本科学历(含留学归国人员、非全日制研究生);40周岁以下专科学历,并在南京就业参保半年。

  

━━━━━

  

高校“内卷”成为常态

  

除了因各地丰厚的人才政策奔走而来的硕博群体,部分博士毕业后,高校就成了他们的主流去向。任教于高校,自己的学术之路得以延续,本来是件充满向往且光荣的事情,可如今,当一名高校教师却不如以往“光鲜”了......

  

近日轰动一时的“复旦教师姜某刺死系领导王某一案”,人大教授郭英剑在科学网发表了自己的看法:由于此事涉及凶手被解聘,“非升即走”就是这次悲剧事件的诱因之一。这项美国舶来品,在中国的落地实情又如何呢?

  

从合同上看,人事部门所规定的很多条件都过于具体,乃至于苛刻。比如发表多少文章、在什么级别的刊物上发表、出版多少著作、在何种级别的出版社出版、获得何种级别的科研项目与获奖等。而从应聘者来说,确有人抱着“无论能否完成规定的任务、先答应可以完成进来再说”的想法。等到进来之后、特别是到两三年后的考核时,出现双方矛盾的时刻也就不奇怪了。

  

此外,高校教师因待遇问题牵扯的矛盾也屡见不鲜:

  

2021年年初,数十位西南民族大学老师在校门口集体抗议年终奖过低、绩效不公,一位教授表示,自己最后到手的年终奖仅8元。

  

2020年8月,中国科研界出现了一个史上闻所未闻的场面:中科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90名科研人员集体辞职。纷纭的争论、抗议中,对待遇、薪酬的不满占据主导。

  

一边是城市人才政策的紧缩,一边是越有名气越内卷的高校,即将毕业的青年博士们,该如何应对接下来的生活?这时,换个角度去思考,说不定选择远离城市生活,也能兼得理想和现实~

  

推荐文章

热门文章

最新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