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学生落户上海
留学生上海落户

全国免费咨询热线

18321065021

当前位置:政策资讯 > 上海居转户资讯 > 前有7万硕士送外卖,后有341万考研人。研究生后浪该怎么“浪”?

前有7万硕士送外卖,后有341万考研人。研究生后浪该怎么“浪”?

栏目:上海居转户资讯 人气:0发表时间:2023-02-04

免费提供最新落户政策及一对一落户上海方案

留学生/应届生/非婚子女 落户上海咨询

落户上海咨询二维码  

  

作者:蒲小森,是一名中文系毕业转到哈佛读金融、专职从事投资的会计,ACCA资深会员、新加坡注册会计师协会ISCA会员

  

来源:经管之家,欢迎转载,欢迎分享。

  

文中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17万硕士送外卖VS暴增至341万的考研人

  

虽被质疑贬值,但仍“炙手可热”

  

近日,70后工程院院士单忠德正式出任211院校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校长,而小伙伴们讨论最多的却可能是“有七万硕士毕业生正在给你家送快递和外卖”。据报道,当前大约700万外卖小哥当中,有1%的人拥有硕士文凭,即大约有7万硕士在送外卖,至于拥有大专以上高等学历者更是数不胜数,朋友圈里疯传这张图片:

  

  

所以,问题来了,多少人想成为一,最后却要成为七万分之一。而另一方面,考研人数屡屡创出历史新高,2020年考研报考人数更是暴增至341万,用“激增”来说也并不,甚至有人为此专门在知乎发了提问贴:

  

  

于是,大家开始反思读研到底还是不是一项理性投资,将来长远从这纸文凭上收到经济性流入,是否大于现在的教育支出。如果不是的话,是不是说读研对于个人就是一项费用,好像父母扔出一笔钱、让儿女度了个长假,再也看不到回响。到了毕业季、大家考虑是要考研、考公务员时,这个辩论也就更无可回避了。那么,还读研究生吗?

  

2到底有必要读研吗?

  

宏观的学历选择权VS微观的提升欲望

  

在讨论这个话题的时候,有必要分成两个层次,第一是宏观,第二是微观。

  

宏观上,考研的集体社会动机是争夺生存的选择权。

  

无论是我国,还是世界其他主要经济体,学历从来都是一般性谋生的第一步,对教育的期望值是:获得好的教育,找到好的工作,因此提高在未来生命中选择的机会。我国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高考刚刚过去,美国的常春藤们也放了榜,竞争依然是异常激烈。

  

  

可见,重视教育,在整个地球上都是社会发展的必然。按照最近一篇大火的评论里说的:

  

高薪工作所需的技能和知识壁垒在不断加高;技术的进步在加速阶层的洗牌和分化,高知阶层碾压底层是常态;保持足够强的学习能力是保持在本阶层的关键。

  

所以,这种期望也促进了教育的产业大发展。比如,总部在纽约、成立于1994年的Kaplan卡普兰教育集收入从最初的800万美元,奔腾到如今超过30亿美元,成为了巴菲特爷爷最最爱的公司,没有之一。

  

因此,考研从理论上说是大多数人提升自己的社会层级,获得更多资源的必要条件。

  

微观上来看:以BAT的2017年招聘结果为例,硕士毕业绝对碾压本科生:

  

  

从这个意义上说,如果负担得起,应该积极考虑舍出一笔高额学费和一到两年的爱情生活,因为如果别人都有“研究生”这个标配,那么没有的人,获得同等机会的可能性,就要下降了。

  

3考研也是“投资”,“门道“真心不少!

  

考研真心是道难题!院校、专业、地区、学硕、专硕、全日制、非全日制……就考研来说,每一个选择可能都指向不同的命运方向和轨迹。

  

同时,读研是投资还是费用,还取决于报考大学所在的地区和当地大政方针。

  

举个例子说,如果毕业于北京的知名大学,则丰富的教育资源和聚集性的地区资源,可以丰富大学毕业后的选择。当实际的选择多元时,则未来可产出的现金流也是相对容易预计的,可以把它算为一项投资。即便大学留校挣工资,或者在校时赚点生活费,对应的资源优势都比较强。

  

以国家统计局公布2019年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可支配收入,即工资收入中扣除掉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公积金、个人所得税等剩下的那部分)为年.80元,(农村的可支配收入为.67元),其中北京市居民可支配收入为年.51元。国家统计局显示:教育国有单位就业人员平均工资(元)为元,年均涨幅约10.51%,按这个涨幅预计2019年全国的水平将为.28元。而某位身在北京某学院的老师工资表显示他19年实际到手约30万元,是全国平均水平的将近三倍。

  

  

又或者,在深圳的同学,按照政府给予的优才落地计划政策,“硕士研究生及以上学历,不区分全日制与在职研究生,可直接审核制入户深圳”!可以很快拿到深圳户口,在工作之余,可以更快的买到坐火箭的深圳房子,真正实现在睡觉时挣钱的梦想。那么日后产出大于投入的可能性也是高于其他地区的。

  

  

如果是毕业于东三省的大学,则相对经济未来要暗淡一些,是不是能换回当初的学费是存疑的。2019辽宁省的城镇可支配收入为.20元,甚至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万一再买了当地的白菜价房子,想实现睡梦富裕都难上加难。

  

可见,所在区域的不同,是读研后产出与否的关键!所以,直奔北京、深圳等顶级一线资源城市,是很多小伙伴不二选择!

  

4读研专业相对不再“专业”

  

选择更多,路子更广,考研生态更开放!

  

教育产业化,使得读研专业相对不再“专业”。

  

想搞研究的还是选择出国,这成为不少小伙伴的另一个选择。

  

1999年扩招以来,口号是“教育产业化”,当时主要有两个含义:

  

学校的毕业生商品化;教育提供的服务商品化。

  

之后,大学生学费大幅上涨,实现教育产业的产能迅猛增长,但也时有穷困学生无法肩负学费而失学、辍学的消息见诸报端,人们也更加呼唤教育资源的公平分配。

  

20年过去后,中国的大学确实有了量的飞跃。但是,优质大学的顶尖毕业生,仍然不乏选择一毕业就离开顶级名校,去了国外。据说有的学校毕业时的告别语就是“美国见”。就连美国好莱坞电影里的科学家,也大多以华人的形象出现。

  

  

中国虽然在科研上有了长足的进步,但是在基础科学研究方面,仍然落后。这不能不说是教育过于向学费要效益,而忽略了教育可以带来科技发展、大力发展高学历人员的人力潜能的结果。

  

所以,人浮于事的专业,只要眼前好招生、名头响,各个大学就一窝蜂的上。甚至很多连高等教育是否有实际效益的专业“如服装模特”专业也大行其道。可是问题是,有几位国际或者国内超模是毕业于服装模特本科专业呢?

  

另一个问题,则是教育过于向孔方兄的专业靠拢。中国长期是通过科举/考试制度来实现人才的阶级对流的。这是一件有益社会稳定的选择。但是知识过于孔方兄化的运用,出现了仕而游则学的现象。中欧商学院、长江商学院及等等商学院举办的总裁学习班,EMBA,声势浩大。光台湾省就有104家大学和学院了EMBA班,大力吸金!

  

现在就连香港的大学都看见了这个商机。从去年开始,香港理工大学办了一个特殊的博士专业,只要交100万港元,2年多就能念出一个在职的工商管理博士来。当询问为何价格如此之高,大学回答是“为了攀登社会阶梯,大家要混博士文凭”。

  

这不可谓不是社会整体通过积极引导就读并没有实际用途的专业,来推迟就业,解决人口高峰时期大家找工作难的问题。所以,专业变得越来越不重要。大家可以放松了精神,挑一个自己喜欢或合适的。

  

5考研真有帮助吗?因人而异

  

对有些人来说,未必!

  

近些年来,不少女生,尤其是文科女生在媒体上诉苦,称自己读研不能帮助正攀爬社会阶梯。

  

个人微观的角度上,读研究生,特别是女生,多数是为了推迟就业,以便获得更多的机会。但是读了研究生,未必对女生可以起到攀登社会阶梯的作用。

  

以阅文的编辑团队为例,编辑部顶级三层,连给剪着短头发的假小子都难看见。就连“女生内容中心总编辑”也是位先生。读了研究生,只是能给一块面试前踩着的砖头板子,不能对研究生给予太高的期望!

  

另一方面,随着考研大军的“通胀”,大家发现,如果想当老师,得读博。

  

读研在推迟就业后,对想进入大学成为老师的人,连块拍门的砖头的分量都没有,甚至竞争在加剧。大学招聘的最低要求是博士毕业,更大的大学还要求是985博士毕业。现在很多高中都提出,新入职的老师得有博士毕业证。

  

但是,读了博士以后,是否可以解决就业问题呢。于是,不少过来人是这么说的:不如结婚(居然结婚都能算是一条就业出路),或者去考公务员,但也引发了无数的

  

读研是需要的。读研最好要去一线城市,或者去自己将来想“落脚”的城市读研的专业并不“专业”,或许可以放松选择。要在人生路上继续攀爬,读研不是最后,还需要考虑:读博、考公务员、或者“结婚”等等,均衡的人生最幸福

  

最后,关于是否考研以及考研后的人生,

  

小伙伴们有什么想法或者建议呢?

  

快来后台留言,一起讨论讨论吧!

  

参考文献:

  

  

  

  

  

  

  

  

  

  

  

举报/反馈

推荐文章

热门文章

最新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