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学生落户上海
留学生上海落户

全国免费咨询热线

18321065021

当前位置:政策资讯 > 最新资讯 > 高赞答案:能歧视“非全日制研究生”的,一直只有他们自己

高赞答案:能歧视“非全日制研究生”的,一直只有他们自己

栏目:最新资讯 人气:0发表时间:2023-03-01

免费提供最新落户政策及一对一落户上海方案

留学生/应届生/非婚子女 落户上海咨询

落户上海咨询二维码  

  

“极度痛苦,非常后悔。”

  

这是知乎网友@XCPP在“非全日制研究生的你们,现在都怎么样了”这一问题下回答的第一句话。

  

要说“非全日制研究生”这个话题。我们就得把时间拉回2016年9月。

  

那年,教育部正式出台“非全日制研究生”的报考、就读和毕业政策之后,“在职读研”就已经不再是“曾经那个少年”。

  

  

从2016年9月开始,教育部对已经成为乱象的“在职研究生”一刀斩下,从此市面上就只剩下四种研究生:

  

统考统招的全日制和非全日制研究生,同等学力申硕的研究生,以及中外合办的研究生。

  

其中,同等学历申硕的含金量最低,免试入学、简单毕业,学校只发放“学位”一个证,学信网上并不能查到“研究生学历”。

  

中外合办有海外镀金,含金量比之同等学力稍高,但海外研究生也够乱的,零零总总看起来唬人,实际能有多少效力真说不定。

  

含金量最高的就是全日制和非全日制研究生,根据教育部的指示,这俩原则上是同等级的。所谓的全日制和非全日制,区分的不是这两者的学历水准,而是就读学习的方式。

  

全日制顾名思义就是学生需要脱产全日在校学习,非全日制则是学生不脱产参与学习。两种研究生除了学习方式有区别之外,招生、考试的要求都是一样的,该做的小组作业,该写的毕业论文,非全日制都别想逃掉。而且为了保证非全日制学习的效果跟上全日制,非全研究生的学制还比全日制多一年。

  

  

在知乎,有一个关注度极高的话题:那些读非全日制研究生的人,后来都怎么样了?

  

回答很多,但总体都在传达同一种情绪——后悔。

  

主要是两种后悔:

  

一是累到绝望,心生后悔;二是碌碌无为,心生后悔。

  

前一种,主要是集中在国内的985名校非全日制研究生。这些学校的研究生,多是从当年考研的全日制研究生调剂到非全,也有部分是工作之后听说非全日制新政策后,第一年就当了“小白鼠”。

  

从他们的回答能看到,985名校里的非全日制研究生,其实和全日制没有太大的区别。课程一样,作业一样,论文要求也完全相同。

  

知乎网友@XCPP本科是清华,毕业在单位工作多年,因评级和晋升要求而考取了某985大学的非全日制研究生。

  

  

这位网友的经历相当魔幻,在相关问题的回答,第一句话就是“极度痛苦,非常后悔。”

  

当初,虽然他也知道教育部新出台“非全日制研究生”政策之后,非全从此有别于曾经的在职,成了和全日制一样的“统招统考、双证齐全”的正规研究生学历。但再怎么说,“非全日制”也是“在职读研”的一种,不可能特别严格。

  

然而,XCPP的“非全之旅”却并不顺利。

  

首先是考研的过程,他因为本科是清华,基础非常牢靠,很轻松就过了当年的非全日制研究生招生分数线。(这一点非常牛逼,非全刚出的时候,99%的在职人员都没过当年的线。)

  

然而在复试的时候,他却遭遇了“潜规则”。虽然是非全专业,但他还是被招生导师忽悠没有使用左边加分右边政策,从而让另一个学生顶替了他。(导师骗他说,当年只有他一个人过线了,实际上还有一个。)

  

在心仪的专业被人抢走之后,XCPP都准备另择高明了。该985的招生老师,却给了他另一个专业的名额。因为只是需要学历以方便单位的评级和晋升,这位网友就直接入学了。

  

  

只是,没想到这一步就直接踏进了一条“不归路”。

  

入学后的XCPP发现,该985的非全日制研究生,不但没有传说中的“在职研究生”的水分,反而要求比起全日制还要严格。

  

首先是学分方面,非全日制要比全日制多修5个学分才能毕业;然后在作业、论文、小组课题这些方面,更是没有因为他在职而减轻,都是和全日制学生一样的要求;更离谱的是,非全日制的他,还要参加学校的入学军训。

  

XCPP是一个已经工作了7、8年的中年人,这波折腾直接让他踏上了单位、学校和家三点一线、螺旋忙碌的不归路,好多次都累到精神衰弱。

  

XCPP的经历并不是偶然,在国内的985院校里,非全日制和全日制研究生其实并没有太大的差别。相对来说,反而是非全日制研究生过得更累,课程照做、导师也不在乎你是不是在职,该“压榨”的还是会压榨,同时单位的工作也不能落下。

  

  

不同于985名校对非全日制的同等甚至超出全日制的严格对待,普通的211或者双非院校,在非全日制的培养上就显得不是那么正规和上心。

  

在普通院校,全日制研究生本就没啥实力,更何况是非全日制,严格说起来也只是比曾经的在职研究生要好上一点,根本就不是985名校那种严格培养。

  

因此,很多双非或者普通211的非全日制研究生,面临的最大后悔就是学不到东西。尤其是这些人中还有很多是当年全日制没有考上,被学校忽悠填报了非全日制的学生。

  

相对于全日制来说,社会对非全的认同度毕竟暂时还不够,所以这些双非院校的非全研究生,痛苦、迷茫和后悔就不言而喻了。

  

只是,知乎的另一个匿名网友,却无情的揭穿了这种现状背后的真实:

  

一直歧视非全的不是别人,而是身在普通院校非全专业的我们自己。

  

  

他说,他真正后悔的不是报考了一个毕业之后会在毕业证上打上“非全日制”的研究生,也不是为此而付出的高昂学费,而是荒废了读非全日制研究生的那几年时光。

  

在学非全的时候,他虽然一边工作一边上课,但学习上却始终抱着混一混的心态。CPA一门也没考过,课程和论文也只是敷衍了事,下班之后总是找借口玩游戏、看小说,一直熬夜到两三点,在空虚中睡去,在迷茫中醒来。

  

他一方面羡慕那些全日制的同学,有非全没有的研究生福利、有非全没有的在校体验,但另一方面他又清楚,这些所谓的“区别”,不过只是他试图掩盖自己碌碌无为,不为“没用的非全日制研究生文凭”努力的借口罢了。

  

  

实际上,他的那些非全同学,同样在工作、在养家、在学习,但他们却在读研期间,发表了期刊,考过了CPA,找到了更好的工作。

  

也许,真的只有经历之后才会明白。无论是非全日制还是全日制,不过只是一种学习的方式和环境罢了。比起一张空泛的毕业证而言,更重要的其实是读研期间的付出和收获。

  

“非全日制如全日制”这种想法,从来都不过是非全的学生,自己给自己的借口。因为没用,所以不用拼尽全力去学;因为没用,所以只需要混一混时间;因为没用,所以它也不会让我们的工作、生活有什么改变……

  

  

实际上,教育部一直在推进非全日制的权益。2016年规定全日制和非全日制“同一标准、同一质量”,2020年在第一届非全研究生毕业之际,又联合五部门发文落实非全研究生的就业问题。

  

所以,归根结底还是那句话。非全日制只是一种提升学历的学习方式,而不是区分学历水准的标志。

  

假如非全日制就读的学生,自己都觉得自己和全日制不是一个水准,觉得自己低全日制一等,那又如何能让别人看得起?

  

关注尚岸研修室公号,专注考研资讯和观点输出。

推荐文章

热门文章

最新文档

相关文档